为什么老而不死是为贼

·

为什么而不死是为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忠孝是被无限放大的道德操守,特别是孝字,几乎成为中国人为人立命的基本要求,一个不孝之人无论在哪里都是抬不起头的。

然则,中有提到,老人的表现会有对后代产生一些影响,特别是老父须下生出黄色,黑色,已满头白发的老人生出黑发,快掉光牙齿的老人生出新齿,则都是对后代不利,如老来发旺,后代还会遭遇大的变故。

在论语之中也有言:《论语·宪问》:“原壤夷俟。子曰:‘幼而不孙弟,长而无述焉,老而不死是为贼!’以杖叩其胫。”什么意思呢?就是说,一个人小的时候不讲孝悌,成年了又没有任何作为,到了老年拖着残躯死不了,就如同贼一样的害人虫。

孔子这一说法不仅包含了古代的历史,还有他自身的见解,因为古代生产低下,青壮年主要做两件事,劳动和生子,特别在食品不足的情况下,要负担已经无法下地的老人,还要负担刚出生未成年的孩子。所以劳动力就会受到影响,以至于家境渐差,如果青年在没有足够的食品保障下累病累死,全家就得去乞讨了。

所以孔子特别强调,你这个人一来从小不孝就没有社会的认同,中年不拼搏就没有给后人立下榜样和家产,老来后代什么情况就不多说了,还形成一种拖累,就叫害人虫了。

实际上现代社会对食品的需求绝大多数都能保障了,老年人的生活也丰富了,这句话的本意是讲,人生少年要孝悌,人生要有目标,要有能对子女表率的作用,如果这些做不到到老来更是一无是处。

但相学中提到的情况作何解释呢?现实中还没有真正验证过,但是子女出现的运势情况会在父母的中有所体现,这种理论存在,但资料相对较少,但凡是老人生出新发新牙,也就是说本应衰退却反旺的情况,其后代运势平平,甚至运势差的时候比平时更倒霉。

其实这个与对老人尽孝是两回事,因为尽孝不仅是一种对祖上的关爱,也是一种对后人和社会的表率,老人出现于后代不利的特点,那只是后代自身情况的影响反馈,与老人实不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