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什么意思?

·

小暑时节,雨水增多,经常会有大风暴雨出现,有时还会伴有雷暴、冰雹。俗话“小暑雷,黄梅回”“小暑一声雷,倒转做黄梅”,是指小暑时如果有雷雨,往往预示着“倒黄梅”天气的到来,潮湿闷热的雨天还要持续一段时间。从小暑到大暑,雨量的增多往往带来洪涝灾害,俗语有云“小暑大暑,淹死老鼠”,说的就是小暑和大暑节气期间,降雨较多,雨量集中,地里的老鼠也会被淹死。所以,进入小暑后,许多地方也进入了汛期,防汛抗洪成为一项重要任务。

二十四节气作为一个完整的民俗系统,不仅反映了自然节律的变化,而且各个节气之间也有着紧密的联系。许多谚语就反映了小暑与其他节气的联系,其中尤以与大暑的联系最为紧密。如“小暑不见日头,大暑晒开石头”,指的是小暑时如果是阴雨天没有太阳,那么大暑时将十分炎热,太阳都能把石头晒裂。还有“小暑热得透,大暑凉飕飕”“小暑凉飕飕,大暑热熬熬”,则分别指的是小暑时如果天气非常炎热,那大暑时就会凉快一些,而小暑时如果天气凉爽,那大暑时天气将非常炎热。“小暑温暾大暑热”,也是此理。除了天气的炎热,雨水的多寡也是一个重要参照物。“小暑南风,大暑旱”,指的是如果小暑刮南风,那么在大暑的时候极有可能会出现干旱。“小暑打雷,大暑破圩”,是指小暑时如果打雷,大暑时会暴雨如注,冲破圩堤。还有“小暑下几点,大暑没河堤”,说的是假如小暑下雨下得较小,那大暑时就会下大雨,河水甚至会没过河堤。这种天气互补的气象规律,是古人的经验性总结。除了与大暑紧密相连外,还与其他月份、节气的天气变化有一定联系。如“小暑热过头,九月早寒流”“小暑过热,九月早冷”,就是指小暑时如果过于炎热,寒凉的秋季就会较早来临。这种天气变化,实际上是节气症候提前的标志,小暑时已经如大暑时一般炎热,那炎热的夏季就会较早结束,正所谓“小暑热过头,秋天冷得早”。“小暑大暑不热,小寒大寒不冷”,是指小暑大暑时如果不很炎热,那么在冬季小寒、大寒时也不会太冷。

广西俗谚“小暑有雨旱,小寒有雨冷”,则是说小暑的时候如果下雨的话,那么今年可能会干旱,小寒节气如果有雨的话,那后面的天气会比较寒冷。

高温雨水都是节气带来的天时之利,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让农作物茁壮成长

当然,小暑炎热是正常的自然现象,虽然会让人们的身体感到有些不适,但对于庄稼作物来说,小暑可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气。俗谚有云:“小暑热,果豆结;小暑不热,五谷不结”,此时高温多雨的天气为农作物的快速生长提供了条件,农作物进入了茁壮成长的阶段,菜地里的茄子、辣椒、黄瓜、西红柿、毛豆陆续结果成熟,早稻进入灌浆期,中稻进入孕穗期,作为喜温作物的水稻受温度影响比较大,如果温度较低,则会出现抽穗延迟、灌浆缓慢、空壳率增大等问题。所以,小暑节气是否炎热,影响着农作物的生长发育。

三伏天天气炎热温度高,虽然有利于作物生长,但也离不开雨水的滋润。此时缺少雨水,就很容易发生旱灾,所以雨水也非常重要。很多地方的农谚都显示出了雨水的重要性。如“伏里无雨,囤里无米”“伏里雨多,稻里米多。伏里无雨,谷里无米”“三伏不受旱,一亩增一石”,都是讲伏天雨水的重要性,如果缺少雨水,不仅收成减少而且稻谷空壳的问题也会比较严重。所以很多地方的谚语中就讲到了雨水的金贵,如有些地方有“小暑雨如银,大暑雨如金”的说法。还有谚语“雨打小暑头,四十五天不用牛”,指的是如果小暑这天有雨,那么后面的四十五天(大概三个节气)里雨水会比较充足,都不需要牛来耕地。

高温雨水都是节气带来的天时之利,勤劳的人们还需要根据不同农作物的生长阶段和长势做好各种田间管理工作。充足的阳光和丰沛的雨水虽然可以让农作物茁壮成长,但是田间的杂草也随之疯狂生长。所以“小暑连大暑,锄草防涝莫踌躇”。此外,高温天气也有利于蚜虫、红蜘蛛等多种害虫的繁殖,防治病虫也是这一时段田间管理的重要任务。此时,适宜的天气也是一些蔬菜种植的时候,“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勤劳的人们往往要“抓紧种蔬菜,备足过严冬”。此时的棉花生长旺盛,已经开始开花结铃,需要做好整枝、打杈、去老叶工作,增强通风透光,避免蕾铃脱落,故有“小暑时候天气热,棉花整枝不停歇”的农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