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中的“袈裟”到底是什么?有哪些讲究呢?

laokai ·

  很多看过西游记的人都对唐僧身上的锦襕袈裟印象深刻,许多人可能会觉得唐僧的那个红色披衣就是袈裟,但其实是不准确的,那么究竟什么是袈裟呢?今天小编就和大家聊一聊什么是袈裟。

image.png

  首先袈裟在梵语中是不正、染、浊、杂的意思。也就是说袈裟本身不是特指衣服,我们所理解的袈裟其实只是袈裟这个大类中的一类,比如出家人化来的食物就叫袈裟饭,因为这个饭菜有很多味道,比较杂,所以叫袈裟饭。而袈裟衣自然也是指的是很多颜色混杂在一起的衣服。

  那么这种袈裟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古代资源很贫乏,编织技术也很落后,很多布料和衣服都是手工做的。想要获得这些衣服并不是清贫的出家人能够得到的,因此很多出家人就把别人穿旧丢掉的衣服捡回来,然后把能用的布料裁剪下来,拼凑成一件衣服。由于这样的衣服颜色繁杂,还需要在简单染一下色,不过看起来还是比较杂的,可以说这种就是袈裟衣。

image.png

  佛陀规定弟子不能穿正色和显色的衣服,如红、黄、蓝、白、黑这五种正色一律不能穿,只能穿着混合颜色的袈裟衣服,于是袈裟一词逐渐演变成佛衣的代名词了。

  最开始袈裟的重要性并没有那么高,佛法讲究的是心法的传承,然而到了达摩祖师这一代,开始出现了所谓的“衣钵传承”,这里的衣指的就是袈裟。当然这个时候袈裟只是作为心法传承的一项附带品,有一定的象征意义。但是传承到六祖慧能的时候,却出现了争夺袈裟的现象。后世的很多未开悟的佛门弟子对于袈裟的也过于执着,可是他们的执着却违背了袈裟本来的含义。佛陀之所以让弟子穿袈裟,就是希望弟子不要太制作,一切随意,不要有强求和爱好和贪欲。能够意识到这一点才是真正的开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