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国的生死存亡之际,为何没有起用李牧呢?

admin ·

  李牧可以说是战国末期赵国的擎天之柱,是赵国唯一一个有能力抵抗秦军的伟大将领。如果不是受赵王迁的怀疑和郭开的陷害,绝对可以延缓赵国灭亡的过程,使赵国再度与他国联合一起抗秦也是很有可能的。

  要说赵国的生死存亡之际,便是“长平之战”及之后的“邯郸之围”。这两次危机前后相隔仅一年左右的时间,长平战役赵国惨遭失败的原因主要是由于赵王的自大,他以为这只是一次普通的城市争夺战,完全低估了秦国攻打韩国上党郡背后的真实意图:秦国把上党地区作为了一个鱼饵,以此来引诱韩、赵、魏三家,谁贪婪想占便宜我就狂揍谁!结果年轻的赵孝成王贪图便宜,成为了那个“免费吃午餐的人”,然而午餐人人想吃,但总的掂量一下自己的胃口吧,结果这个跟头摔的实在太大,大到无法承受,损兵折将不说,参战的四十五万将士全部成为了长平战场上的幽魂。这次战役的失利成为了赵国覆灭的加速器。而“邯郸之围”则是秦国长平大捷的后续跟进,赵国能逃脱这次危机的原因有两个,其一是因为秦将王陵多次攻打邯郸无果,白起又拒不执行秦王命令去更换王陵,这之间赵国占了白起拖延时间的便宜;其二是楚、魏给予的军事支援。

  两次危机都发生在赵孝成王时期,生死关头之际赵王连廉颇都可以不用,哪还会重用一直“默默无闻”的李牧。到了赵悼襄王时期,军事实力愈加衰弱,不仅常受到秦国的侵犯,弱小的燕国都想分一杯羹,而廉颇在郭开的陷害下早已跑到了魏国。这时候的李牧正在雁门一带与匈奴“玩欲擒故纵的游戏”呢,他善待士兵,自给自足,训练部队,经常采取敌进我退的战略来麻痹匈奴,故意示敌以弱,反复多次以后,连他自己的部下都认为李牧胆怯,不敢与匈奴相抗,这种心理估计匈奴人也一样。在成功使得匈奴人放松警惕后,李牧发动了对匈奴的雷霆攻势,一举斩杀匈奴十多万人,同时灭掉了胡人,使匈奴十多年不敢进犯。

  公元前244年,赵襄王终于想起了北方还有这样一位优秀将领,任命李牧为大将攻打燕国。后又几次击退秦国的进攻。公元前229年的时候秦国名将王翦、杨瑞和遇李牧抵抗而不得进,关键时刻又是那个郭开,他收受秦国重金,向赵王迁说李牧有企图反叛的意图。使得李牧无辜得怨被人杀害。李牧死后的第二年秦国攻陷邯郸,俘虏了赵王,赵国灭亡。

  李牧历经赵孝成王、赵襄王、赵幽缪王三朝,在这昏庸的三王执政时期,李牧就像一枚蒙尘的珍珠,埋没了光芒。无法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