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国为什么历经六代君王,才实现了大一统呢?

admin ·

  秦国当初为什么历经6代君王,前后共花了163年的时间才统一了六国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了相关内容,和大家一起分享。

  首先理解战国到汉初的这段历史,首先要注意到一个重要的前提,那就是当时人的天下观与今日截然不同,甚至根本不存在“统一”这个概念,统一这个词,意味着各个部分从应然层面本来就应该是一个整体,统一是让这些分部重合结合起来,从分裂的变态回归到统一的常态。

  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考察,会发现其实“大一统”的观念是在汉代,尤其是武帝独尊儒术之后才广泛应用的,而对秦朝而言,更常使用的说法是“并天下”,揣度语意,我们会发现“并天下”没有设定一个统一的应然层面,天下并不是本来就是一体的,也正是因此才凸显出秦并六国的伟大,秦国所完成的事,更是开天辟地的头一次。

  秦国在经历过商鞅变法之后,形成了一套与关东六国不同的政治体制,按照阎步克的说法,秦国的政治体制具有明显的军国主义色彩,其中最为突出的便是军功爵制和什伍制度,前者通过军功促进了阶层流动,防止贵族垄断高位,后者通过加强对户籍的控制,获取充足的税收与兵源,从而使得秦国创造出一套严整的集权体制。

  正是由于在天下观念与政治制度上都存在显著差异,因而秦国统一(或许更准确的说法是征服)才会如此的困难,因为秦国的征服并不仅仅是军事上的胜利,更需要将关中的体制深入这一地区,因而这样的过程无疑是漫长的。

  结合郑威曾考察吴芮的出身,发现秦国在完成征服之后,往往任用当地的大族作为地方官实施管理,这可能就是秦吏也不愿推行秦法的原因所在,由此我们也能看到秦国征服过程的另一个侧面。

  在秦完成征服后,朝堂之上曾针对是否进行分封的问题展开过两次激烈的讨论,先是丞相王绾认为【诸侯初破,燕、齐、荆地远,不为置王,毋以填之。请立诸子,唯上幸许】,其后淳于越也主张【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而这两次主张都被李斯否决,其中第二次更是直接导致了焚书坑儒的悲剧,而这样的议题被提起,恰恰说明在观念上秦国的统一即使在朝堂内部也未成为所有人的共识。

  综上所述,我们发现由于秦国的征服是前所未有的大事,因而他在观念与制度上也没能得到天下人的认可,阻力重重,秦国统一的过程,不仅仅是军事胜利的过程,更是将秦国的秦法推广到关东六国、让关东百姓认可秦国统治的过程。

  不幸的是秦国最终甚至没能完成这个过程,项羽的一把火让秦国数百年基业付诸东流,而刘邦即位之后选择稳扎稳打,确立郡国并行的体制,逐步将汉法推广到关东,而这一“再征服”的过程,到武帝时代才真正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