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解决军费开支,曹操做了什么?对后世产生哪些影响?

laokai ·

  为了解决军费开支,一代枭雄曹操竟然发动官兵集体盗墓,当时的情况是怎样的?下面小编就为大家带来详细介绍,接着往下看吧。

  梁孝王刘武——西汉一位极其特殊的诸侯王,说起特殊不是因为他是汉高祖刘邦之孙,汉文帝刘恒之子,他的特殊之处在于有一位极其宠爱他的母亲窦太后,在决定西汉帝国走向的关键动乱七国之乱中,他临危不惧,挽大厦于将倾。如此功劳再加上强势母亲窦太后的宠爱,梁孝王刘武一生可以说是大富大贵、顺风顺水,奈何生前极尽荣耀,不代表死后也能长久安眠,时间来到了东汉末期,一代枭雄曹操将目光盯向了在芒砀山长眠达300多年的梁孝王陵身上。曹操的到来不是祭拜,而是盗挖,不同于平常的盗墓,曹操此次盗墓不仅发动官兵集体官盗,还专门设置官职来管理此事,如此为世人所不容的行为曹操为何敢明目张胆的做呢?他有哪些不为人知的苦衷呢?曹操盗墓对后世又产生哪些影响呢?

  西汉第一个太平盛世我们都知道是汉文帝、汉景帝父子二人所创造的文景之治,梁孝王刘武就生活在这样的盛世之中,作为与汉景帝一母同胞的弟弟,汉景帝对这位弟弟也是喜爱异常,甚至在与梁孝王刘武宴饮时说出了自己千秋万岁后传位于刘武的话。虽然酒席之上所说的话当不得真,但也从侧面反映刘武在汉景帝心中的分量。(上与梁王燕饮,尝从容言曰:“千秋万岁後传於王。”王辞谢。虽知非至言,然心内喜。太后亦然。)

  有着父兄、母亲的宠爱,刘武得到的赏赐和权力自然与一般诸侯王不同,比如天子曾赏赐刘武旌旗,刘武自己外出也有千乘万骑的随从更随,出行的盛大场面与天子无异,在京师与汉景帝一起同乘步辇,出宫俩人则同车游猎;刘武所在的梁国其财富史书是这样记载的:梁多作兵器弩弓矛数十万,而府库金钱且百巨万,珠玉宝器多於京师。梁国的富有造就了刘武去世后陪葬品的丰盛。

  古人讲究“事死如生、事亡如存”即生前享受什么待遇,死后在陵墓中也会如生前那般展现,众所周知,西汉经历过文景之治的太平盛世社会生产力得到充分发挥,经济也异常的繁荣,厚葬之风更甚,所以造成的后果是西汉帝陵屡遭盗墓贼光顾,比如新莽时期,赤眉军就曾将西汉帝陵全部盗挖;东汉末期,董卓在胁持汉献帝南迁长安时,“又使吕布发诸帝陵,及公卿以下冢墓,收其珍宝”。

  西汉帝陵作为当时最引人注目的目标,被盗墓贼洗劫不可避免或者说也在情理之中,是以后来曹操发迹时为了筹措军饷,他也将目光瞄向了西汉的贵族墓地,而首先被他选中的就是西汉梁孝王陵。之所以选中梁孝王陵一来帝陵目标太大且被之前的盗墓贼光顾过,珍宝可能不尽如人意,二来梁孝王陵虽然不是帝王陵,但他生前所拥有的荣耀和财富不比一般的帝王少,正如《史记卷五十八·梁孝王世家第二十八》记载的那样:孝王未死时,财以巨万计,不可胜数。及死,藏府馀黄金尚四十馀万斤,他财物称是。在特别讲究厚葬的西汉时代,曹操比谁都知道梁孝王陵中所拥有的珍宝绝对令世人震惊。

  曹操是怎么具体盗挖梁孝王陵的史书没有详细的记载,但曹操获得的珍宝史书却有提及,史书言:“操别入砀,发梁孝王冢,破棺,收金宝数万斤,天子闻之哀泣”,这些珍宝整整装了七十二船,曹操用梁孝王陵中所获得的财富养士兵达三年之久。一个梁孝王陵就为曹操带来那么多财富,尝到盗墓的甜头后,曹操更加的欲罢不能,为此他专门的设置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等官职来进行盗挖。(又署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所过隳突,无骸不露。)

  盗墓虽然能突然拥有大量财富解决军需、粮草等问题,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或者说终究有尽时,作为一个志在夺取天下的枭雄,曹操在解决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的粮食问题上,他有着自己独到的见解。建安元年,曹操采纳枣祇等人的建议,利用攻破黄巾所缴获的物资,在许下募民屯田,当年即大见成效,得谷百万斛。之后曹操命令在各州郡设置田官,兴办屯田。屯田以国家投资的方式保证再生产,工作效率高于普通的自耕农。当然在兴置屯田的同时,曹操也没有放弃扶植自耕农经济。针对当时人口流失,田地荒芜的情况,曹操先后采取招怀流民、迁徙人口、劝课农桑、兴修水利、检括户籍等办法,充实编户,恢复农业生产。此外,曹操还陆续颁布法令,恢复正常租调制度,防止豪强兼并小农。建安五年,曹操颁布新的征收制度,到建安九年,又明确:“其收田租亩四升,户出绢二匹,绵二斤而已,他不得擅兴发。”

  曹操推行的这些措施不仅解决了自身的粮食问题,也使受战乱濒于崩溃的自耕农经济得到恢复和发展,用史书的话就是:“后遂因此大田,丰足国用,摧灭群逆,克定天下。”

  虽然曹操最后没能一统天下,但在三分天下中他所占据拥有的北方不管在实力还是在人口等资源上都远非蜀国和吴国所能抗衡。

  也许是盗挖别人的坟墓盗挖的多了,曹操也害怕自己百年之后被被人盗挖,所以针对当时的厚葬之风,曹操提倡薄葬,为此他曾颁布一道《终令》,提出死后不要厚葬,要将自己埋葬在贫瘠的土地上,依照地面原有的高度作为圹基,陵上不封土,不植树。金玉、珠宝、铜器等物,一概不要随葬。

  作为曹操的继任者曹丕曾分析过诸侯墓被盗的原因:“丧乱以来,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祸由乎厚葬封树。”厚葬带来的结果就是陵墓被盗尸骨纵横,什物狼藉,为了避免重蹈汉氏诸陵的下场,曹丕和他父亲那般也提倡薄葬,所以在魏晋南北朝早期我们可以发现薄葬甚是流行。可惜此种流行之风在魏晋南北朝晚期随着上流社会继续推崇厚葬而愈发的没落,厚葬的回归带来的结果也显而易见,每逢乱世帝王陵都成为盗墓贼觊觎的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