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士兵打完仗之后 哪怕是天气再热为什么都不脱铠甲

laokai ·

  今天小编就给大家带来古代铠甲,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古代士兵打仗完之后,他们为什么不能马上脱铠甲,哪怕是天气再热都不行吗?实际情况是什么样的?

  古代大军打仗,盔甲是不可缺少的防护用品。盛唐时期唐军士兵身穿的明光铠甲体现出中国铠甲造诣的极高水平。

  然而,古代大军官兵穿铠甲往往会碰到这样的情况:夏天把铠甲穿在身上,体表会感觉非常炎热。但是,即便古代天气再炎热,士兵打仗后也不能脱下铠甲。那么,古代大军打仗,为何天气再炎热也不能脱下铠甲呢?

  什么是铠甲?

  电视剧中经常出现敌对双方的士兵身穿铠甲打斗的画面,不管哪个朝代发生的战争,其双方士兵身穿的铠甲大都为金属造黑色或深色铠甲。

  其实,这是电视剧对不懂历史的观众的一种误导。在中国古代,确实出现过金属制造的铠甲,但铠甲最早并非金属制造。

  春秋时期,各国大军打仗还没有“铠甲”这一概念,其身穿的防御性军服名为“甲”,由相对坚硬的皮革制成,防御力不强。到了战国时期,随着金属铁在生产生活中的大规模运用,大军士兵身穿的防御性军服的身上就有了全新的材料——用铁制成的铠。将铁质的铠和皮质的甲混合到一起,就是我们经常提到的“铠甲”。

  在古代,铠甲是两国大军交战时必备的标准设备,古代铠甲的制作是极其繁琐的。古代铠甲大都由数百片小铁片,采用“铆合法”等工艺连接在一起,其材料多为金属铁。由于金属铁重量沉,制作铠甲的工艺难度就比制作一般老百姓穿的衣服高出好几个量级。在中国古代,一个经济实力富有,重视大军建设的帝国就一定能够为将士打造上等的铠甲,保证将士在前线打仗时减小不必要的伤亡。

  比如,汉朝大军打败匈奴的原因,除了环首刀、弩等先进武器和汉朝马政对骑兵建设的支持,汉军官兵的铠甲也为将士打仗起到了重要作用。汉军铠甲是由细小的铁片在绳子上串接而成的铠甲,铠甲内部还有一层皮甲,中间隔有棉布,起到缓冲效果。汉军铠甲能有效保护士兵的胸背、头颈等致命部位。

  汉朝士兵身穿铠甲创造了打败匈奴、西征大宛、攻克朝鲜的辉煌战绩,让大汉帝国成为东亚地区军力最强大的国家。

  上图_ 吉林集安高句丽族三室墓壁画甲骑具装战斗图像

  到了唐代,一代明君,著名军事家李世民指挥的唐军玄甲军身穿护胸镜锃亮的明光铠甲,取得了消灭刘武周、在虎牢关打败王世充和窦建德,团灭突厥的辉煌胜利。明光铠甲重点保护士兵的胸部,也保护士兵的脖子和头部。由于生产力的提升,唐军的明光铠甲比汉朝的铠甲更加完善,造型上更加美观。

  到了明清时期,铠甲再次发生变化。由于火枪火炮等热兵器的使用,传统的铠甲应对火器堪忧。明军就身穿棉甲对抗敌人,棉甲里的铁片为人工制成的铁片,其整体质地较软,能形成缓冲,对防御火枪子弹有较好的作用。到了清代,棉甲继续在清军中得到使用。像我们老早看的电视剧《孝庄秘史》中,马景涛饰演的多尔衮身穿的白色铠甲就是棉甲。

  上图_ 1896年,身着棉甲的广西提督苏元春

  那么,古代大军在打仗的时候,即便天气再热为何不能脱掉铠甲?难道古代的军人不怕中暑吗?

  不管是汉军、唐军身穿的铠甲,还是明清时期的大军身穿的棉甲,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穿在身上很不透气。再加上铠甲重量沉,士兵穿铠甲很容易出汗,古代大军就有了一种常见的疾病——卸甲风。

  一旦在古代打仗后脱掉铠甲,由于毛孔张开受风刺激,气血不通的情况就会出现,肌肉皮肤往往会疼痛难忍,严重的时候还会危及到生命。所以,古代大军打仗,即便天气再炎热,战斗结束后士兵都不能马上脱掉铠甲,以免引起所谓的卸甲风。

  古代大军打仗不能穿铠甲,有一个很典型的反面教材——朱元璋时期的明军大将常遇春。

  常遇春出生在贫苦农民家庭,元代后期,朝廷对农民采取高额的重税,整的农民苦不堪言。全国上下掀起了反对元代暴政的浪潮。1355年,常遇春在和州遇到了继刘秀和李世民之后,中国古代又一位杰出的军事家和政治家——朱元璋。在目睹了朱元璋的平易近人的风范后,常遇春就参加了朱元璋领导的大军。

  上图_ 常遇春(1330年—1369年),字伯仁,号燕衡

  参加明军后,常遇春鏖战衢州,大战九华山。1360年,常遇春跟随明军在龙湾大战中打败军阀陈友谅的大军。1363年,常遇春在鄱阳湖大战中重创陈友谅。1364年,常遇春跟随明军名将徐达北进,占领了庐州,又攻克了江西的赣州、吉安等地。1366年,常遇春的大军攻克杭州等战略据点,随后又经过10个月的苦战攻克了苏州。1367年,常遇春在朱元璋的支持下率领25万大军北伐元代,攻克山东。1368年,常遇春指挥明军攻克了元大都,又在山西重创元军大部。1369年,常遇春指挥明军拿下了元上都开平,北元势力遭到沉重打击。

  到了1369年常遇春打败元军从开平凯旋之后,由于天热,常遇春迫不及待脱下了盔甲。脱掉盔甲后,满头大汗的常遇春又遇上草原的凉风,身体体温快速下降。加上以往常遇春总喜欢冲锋陷阵,本来就负过多次重伤,身体有一定的劳疾。最终,常遇春极可能因脱下盔甲引发的一系列身体并发症暴毙而亡,一代明军将领因为一个脱盔甲的动作,和朱元璋阴阳两隔。

  上图_ 明太祖朱元璋半身像 乾隆御制本

  常遇春的去世令朱元璋悲痛万分,朱元璋追封常遇春为开平王,谥号忠武,以表彰其为国而战忠贞不渝的战斗精神。朱元璋还让宫廷画师绘制常遇春身穿龙袍画像,以最高的规格纪念这位为大明帝国建立不朽功业的名将。

  常遇春的遇难以反面教材凸显出铠甲对人体的保护性。炎热夏天不准脱铠甲也给我们今天的生活以启示:从炎热的室外回到室内,最好不要立即开空调,让人体有一个适应室内外温差的过程,防止夏季感冒。

  参考资料:《明史》《旧唐书》《新唐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