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八节的历史沿革:古人怎么过腊八节

·

  如今人们提到,想起的大多是腊八粥、腊八蒜之类的节令美食,也有不少人会认为这是一个来自于佛教的,而如果我们回顾腊八节的历史,就会发现这个节日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可不止如此,关于这个节日,有着相当丰富的知识,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古人怎么过腊八节。

腊八节的历史沿革

  每年的农历十二月八日是腊八节,一般被认为是佛教的节日,我国最权威的综合性辞典《辞海》即持此观点:“腊八,佛教节日,相传夏历十二月初八是释迦牟尼的成道日,中国汉族地区佛寺常于此日举行诵经等纪念活动……”但其实腊八之所以能形成节日,是与中国早期的“腊日”节俗有关。

  腊日作为祭祀的节日始于先秦
  早期,我国古人在腊月初八这天过的是“腊日”节。南朝梁宗懔《荆楚岁时记》称:“十二月八日为腊日。”腊日是祭祀的节日,在先秦时已形成,在《史记·秦本纪》中就有记载:“十二年,初腊。”意思是秦惠文君十二年,位于西部的秦国仿效中原地区风俗,第一次举行了腊祭。

  腊日曾被古人视为一年之始
  由于是祭祀的日子,敬畏神灵的古人相当看重腊日。在初八这一天,古人会举行许多活动,如狩猎、游园等。那么古人是怎么想起过腊日节的?这还要从远古人们使用的年历“十月历”说起。司马迁《史记·天官书》记载:“凡候岁美恶,谨候岁始。岁始或冬至日,产气始萌。腊明日,人众卒岁,一会饮食,发阳气,故曰初岁。”

  这句话的大意是,大凡占候年成的好坏,一定要谨慎地占候一年的开始。一年的开始,有的是冬至日,生气刚刚萌发;有的是腊明日,人们过了一年,聚在一起会餐,以引发阳气,所以称为一年的开始。这里的“腊明日”也即“十月历”中的一月一日,即元日,又称“正岁”、“腊岁”,相当于现代阴历新年。正因古人有在“腊明日”过新年的风俗,才有“人众卒岁,一会饮食”的现象。

  那么为什么后来过年又不是放在“腊明日”呢?司马迁给出的解释是,“正月旦,王者岁首。”意思是新年放在十二月历的正月初一,是帝王规定的。另外,远古时的“腊日”有五到六天是十月历多出来的时间,平年为五天,闰年为六天,不计在月内,故称为“休废日”,“腊日”过后就是“腊明日”。这种腊日年俗,到东汉时仍有遗留。

  远古腊日新年期间,古人要举行隆重的祭祀活动,称为“岁终大祭”。在“十月历”被弃用后,腊日新年的功能和概念也随之消失,但“腊日”这个节日名字和内容却保留了下来,并被移植到“十二月历”的腊日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