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战成名的英雄有很多,可赵括的评价为何却是负面的?

laokai ·

  战国时期,大大小小的战争连绵不断,涌现出了不少英雄豪杰,它让人们记住了那些出类拔萃的历史人物,同时也给后人提供了宝贵的战争经验。

  那个时候“一战成名”的人很容易成为英雄,可是今天要说的这个人,他确实也是因为一场战争出了名,可惜的是这个名气不仅断送了他的性命,他的战争经历还被演绎成了一个负面的历史典故流传至今。

  公元前262年,秦昭王派大将白起向韩国的上党(在今山西省境内)发动进攻。上党的韩国守军孤立无援,便将上党献给了赵国,希望能促进赵国、韩国联手,共同抗秦。

image.png

  目光短浅的赵王接受了上党,引起了秦国的极大不满。不到两年,秦国又派大将王龁带兵占领了上党。

  当时的赵国国力还不算太差,是唯一可以与秦国抗衡的国家,于是赵王命廉颇率20万大军前去阻击。

  廉颇是位老将,战斗经验非常丰富,他不急不躁,不慌着去打仗,就吩咐将士们在长平就地扎营,每天不是修堡垒,就是挖壕沟,任凭王龁在城外怎么叫阵都不理。

image.png

  王龁没办法,就给秦昭王写了一封信,说:“廉颇这个老狐狸,怎么都不肯出来打仗。这样下去,恐怕我们的粮草会接济不上啊。”

  秦昭王问范雎怎么办。范雎想了想说:“廉颇有智有谋,要想速战速决,必须让他们更换主将才行。”

  于是,范雎派了个间谍,用千金买通赵王左右的人,到处散播谣言说:“秦军谁也不怕,就怕赵括!廉颇老了,被秦军打得都不敢出战了!”

  赵括是名将赵奢的儿子,从小就喜欢读兵书,说起行军打仗来,头头是道,连赵奢也难不倒他。昏庸的赵王竟然信以为真,便立刻派赵括去取代廉颇。

image.png

  蔺相如知道后,跑过来劝谏说:“大王,赵括虽然名气很大,可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而且他只会纸上谈兵,不懂灵活运用,决不能担任大将。”但是,赵王根本听不进去了。

  公元前260年,赵括领着20万大军来到长平,接替了廉颇的位置。他一上任,就改变了廉颇的战略防御方针,让40万大军准备进攻。

  秦国这边可高兴了,见赵国中计,就悄悄派骁勇善战的白起将军去指挥秦军。白起先是故意打了几场败仗,假装逃跑。赵括大喜,率兵穷追不舍。当赵军进入秦军的埋伏圈后,立即被秦军重重包围。

image.png

  四十多天后,赵军弹尽粮绝,士兵们甚至到了自相残杀的地步。赵括迫不得已,亲自组织了四支敢死队,希望杀出一条血路突出重围,却被秦军的乱箭击退。

  可怜的赵括本人也被乱箭射死,主将一死,赵军哪还有心思打仗,纷纷丢下武器投降。40万赵军全军覆没。这就是历史上的“长平之战”。

  据说那些赵国的俘虏都被秦军直接给活埋了,虽然无法考证,但足以说明这场战争的惨烈,双方都有很大的牺牲,而此战之后,秦国最强的对手——赵国从此也就一蹶不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