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亨本是元朝的武将,为何成了明朝的功臣?

admin ·

  众所周知,名垂千古的显赫人物往往对历史发展起着决定性作用。不可否认,在当时古代,这些手握大权的帝王将相确实拥有改变历史车轮方向的能力,一言一行皆可能影响后来历史进程。而有些时候,一些名不见经传的小人物也能在关键时刻改变后来的历史走向。而我们今天的主人翁陈亨便是这样的一个人物。陈亨,为明太祖朱元璋手下,明朝开国武将。要知道,当时朱元璋手下朝臣可谓是贤能汇集。文臣中有高瞻远瞩的朱升、神算子刘伯温等,而武将也是有智勇双全的徐达、忠义勇烈的常遇春、英勇骁战的傅友德等人。这些都曾为开辟大明江山立下汗马功劳并留名千古,而陈亨相比这些人就显得默默无闻多了。

  起初陈亨本为元朝的一名武将,曾担任扬州地区的万户之职。当时元朝爆发了农民起义,陈亨深知元朝已经时日不多,于是陈亨便选择投奔到起义军。陈亨在选择投靠对象时也是深思熟虑,他并未选择郭子兴、张士诚等义军首领,而是选择了当时兵微将寡尚未成大气候的朱元璋。此后,陈亨随从徐达作战,经历过多次战役后的陈亨深得徐达赏识,徐达十分认同陈亨的军事才能并将其作为自己的得力助手。此后在徐达北伐元朝大都战役中,陈亨负责把守东昌府。当时有一次元军突然发起突袭,两万多铁骑蜂拥而至,而陈亨并未乱了阵脚,而是选择在元军途经的地方于险要地形设下埋伏,大破元军。此后明朝建立,陈亨则被调到军情复杂的北疆防线抵御北元入侵。

  朱元璋以来都较为赏识陈亨的军事才能和一片忠心。之后洪武年间朱元璋大扫功臣中,陈亨置身事外未收到任何波及。而朱元璋去世后,建文帝即位,陈亨再次受到重用,升任北方重镇大宁卫都督佥事。可就在建文帝即位不久,于公元1399年,朱棣以朱允炆无事先告知其兄长朱标病重而导致其未能见他最后一面为由出兵反叛,靖康之难爆发。而在当时明朝由于明朝法令的限制,燕王的军力与建文帝相比相形见绌,建文帝拥有比燕王几倍的兵力不止。如此燕王朱棣手下兵力十分缺乏,局势十分不乐观。

  燕王朱棣深知如此下去此战必败无疑,所以燕王便将目光投向陈亨镇守的大宁卫。大宁卫乃是明朝边防的军事重地,哪里都是清一色的骁勇善战的边防军队。倘若能将大宁卫军队纳为己有,那么燕王朱棣便拥有能与建文帝抗衡的雄厚兵力。于是,朱棣于建文元年九月,领军偷袭大宁卫,活捉了宁王朱权。此时陈亨为大宁守军的最高首领。面对燕王朱棣,是忠于国家与建文帝与之决战还是投降于朱棣反叛建文帝。此时,陈亨掌握着明朝的命运,在经过一番思想斗争后,陈亨选择放弃抵抗,投降朱棣。而之后,燕王朱棣则拥有了大宁卫的是十余万精兵,具有了可以与建文帝一战的雄厚兵力。在朱棣的军事指挥才能和其英勇善战的士兵的强烈攻势下,京师很快便失守,朱棣不久后便攻入京师,赢得了靖康之役的胜利。同年,朱棣即位,是为明成祖。

  笔者认为,明朝武将陈亨,在朱元璋麾下可以说是名不见经传,默默无闻的一个人。而就是这样一个默默无闻的将领最后却助朱棣取代建文帝的关键人物,成为了改变明朝历史走向之人。其实陈亨并非是才能不及他人,相反,我认为陈亨乃是深谋远虑、智勇双全的将领。起初陈亨本为元朝的一名武将,但因当时爆发农民起义,陈亨在那时候已经意识到元朝气数已尽,便转而投奔起义军。而在选择投奔对象时,陈亨并非选择当时已经实力强大的郭子兴、张士诚等义军首领,而是选择了当时兵微将寡、还未成气候的朱元璋。而之后正如陈亨的预料,元朝气数已尽,朱元璋结束元朝统治并建立了明朝。由此可见,陈亨的深谋远虑。在镇守东昌府抵抗元军入侵时,陈亨并未自乱阵脚,而是选择在元军途经的地方于险要地形设下埋伏,大破元军。我们从中也可看出陈亨智勇双全,骁勇善战。而之后,燕王朱棣领军偷袭大宁卫时,陈亨深思后选择放弃抵抗,投降朱棣。这一举措也将朱棣扶持上明朝皇位,改变了之后明朝的历史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