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清算功臣,为何这四个人能逃过一劫?

laokai ·

  朱元璋清算功臣,为何这四个人能逃过一劫?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朱元璋建立明朝之后,对这些与他一起打拼的功臣很是感激,于是举行了一场盛大的册封仪式。在这次册封中,朱元璋将徐达、李善长、常茂(常遇春之子)、李文忠、冯胜、邓愈6人封为公爵,又将另28人封为侯爵。

  封了爵位之后,朱元璋觉得还是不够,于是又给这些功臣赐了“丹书铁券”,也就是俗称的“免死金牌”。铁券上刻有功臣之前立下的功绩,并有朱元璋的承诺:“若谋逆不宥,余犯死罪,尔免二死,子免一死,以报尔功。”

  得到封赏的功臣,个个脸上笑开了花,认为自己没有跟错人,这些年的辛苦也没有白费。可人一旦有了名利和权力,就容易膨胀。因此有许多人,除了不敢谋逆之外,什么作奸犯科的事都干了,借此不断挑战朱元璋的底线。

  久而久之,朱元璋也意识到,当初自己给他们过多的封赏,实在有些草率了。为了天下,为了自己,也为了后世子孙,朱元璋不得不开始筹谋,要怎样去清算这些功臣,除掉后患。

  于是,明朝著名的“胡惟庸案”、“蓝玉案”接踵而至,明朝的开国功臣们,接二连三遭到清算。朱元璋清算功臣,却放过了4个人,即汤和、沐英、耿炳文、郭英,那么他们是如何逃过此劫的呢?

  朱元璋之所以放过他们4人,其实主要有两个原因。第一个就是这4人识趣,说得简单点就是会做人。他们都是怎么做的呢?我们分别来看看。

  首先是中山侯汤和,他和朱元璋是发小,并且率先参加了郭子兴的红巾军。后来,汤和给朱元璋写信,邀请正在皇觉寺做和尚的朱元璋加入义军。朱元璋加入之后,很快得到赏识,不久级别便超过汤和,自那时起,汤和就开始跟随朱元璋了。

  可以说,汤和是朱元璋创业的领路人,加上这些年立下的战功,自然配得上朱元璋给他的封赏。不过作为朱元璋的发小,汤和深知其为人,所以建功立业之后,始终处处小心谨慎,在关键时刻,他选择告老还乡。

  不仅如此,汤和回去之后,将家里的下人和小妾都遣散了,就连这些年得到的赏赐,都一一散尽,完完全全过起平淡的生活。汤和的做法无疑是非常聪明的,也就彻底消除了朱元璋对他的疑心,因此:“和(指汤和)独享寿考,以功名终。”

  其次是西平侯沐英,他是朱元璋与马皇后的义子,8岁被收养,12岁便跟随朱元璋征战。沐英能征善战,当初随蓝玉、傅友德出征云南,战事结束后,朱元璋命其留守云南,足见对他的信任。朱元璋甚至对沐英说过:“自汝在镇,吾无西南之忧。”

  笔者认为朱元璋没清算沐英,主要在于两点。其一,沐英与朱元璋一家感情深厚,比如马皇后去世时,沐英曾因悲伤过度而咳血。后来太子朱标去世,沐英也是深受打击而患病,两个月之后便在云南病逝了。可以说,沐英的“仁孝”,深深打动了朱元璋。朱元璋之所以让孙子朱允炆继位,也是看中他的“仁孝”。

  其二,沐英除了仁孝之外,还对朱元璋忠心耿耿。他既感念朱元璋夫妇对他的养育之恩,也深知义父朱元璋的性格,特别是爆发了“胡惟庸案”、“空印案”等,他已经完全明白,朱元璋是想清除障碍。因此,他不断告诫子孙,一定要谨守本分,留下家训:“凡我子孙,务要忠心报国,事上必勤慎小心,处同僚谦和为本,特谕,慎之戒之。”

  再者是长兴侯耿炳文,他的父亲曾在与张士诚交战时牺牲,他承袭父职后,屡次打败张士诚军队。为人臣子,耿炳文也始终保持谦卑的态度,他从不邀功,还把自己比喻成一条忠心的有功之狗,而所有功劳都是朱元璋的。对于这样的臣子,朱元璋能不喜欢吗?

  最后是武定侯郭英,他曾在战场上救过朱元璋的命,这可比任何功绩都要重要。当许多功臣自恃功高,开始贪心更多田地的时候,郭英却不肯多要。朱元璋问他为何,郭英谦卑表示,自己本就是平民小人,有幸得到圣上恩宠,有了爵位,子孙无忧,自己拥有的已经足够多,哪里还敢再奢求什么。

  可以说这4人能够逃过清算,都是能够摆正自己位置的结果。而朱元璋之所以放过他们,第二个原因就是为了朱允炆。朱元璋喜欢朱允炆的“仁孝”,所以决定传位给他,但他也知道,以朱允炆的年纪和性格来说,可能还有很困难的一段路要走。因此,朱元璋必须为他留下一些可用之人。

  汤和与沐英,皆在洪武时期便去世,因此耿炳文和郭英,在朱元璋经过慎重考虑后,认为他们是保护朱允炆的最佳人选。所以朱元璋不但没有清算他们,反而还有所提拔,史书记载:“太祖末年,旧人在者独英及长兴侯耿炳文,特见倚重。”

  另外,耿炳文和郭英,都与朱元璋有着姻亲关系。郭英的同胞姐妹郭氏,是朱元璋的宁妃,所以他是朱元璋的舅子。耿炳文的儿子,娶了朱标的女儿江都公主,这二人是亲家。

  事实上,耿炳文和郭英,也确实肩负着保护朱允炆的重任。当朱棣发动“靖难之役”时,朱允炆率先派出的就是耿炳文和郭英。朱棣即位后,郭英与耿炳文相继去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