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策死后东吴就是个烫手山芋?为何这么说?

laokai ·

  吴国,三国之一,是孙权在中国东南部建立的政权。感兴趣的读者和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三国志·吴志·吴主传》中记载:“十八年正月,曹公攻濡须,权与相拒月余。曹公望权军,叹其齐肃,乃退。”裴注:《吴历》曰:“……权行五六里,回还作鼓吹。公见舟船器仗军伍整肃,谓然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若刘景升儿子,豚犬耳!’”

  建安十八年(213年),曹操率领大军进攻濡须口,与孙权相持一月有余。彼时,曹操远远地看见东吴的舟船军队严明整肃,不禁脱口叹道:“生子当如孙仲谋,刘景升儿子若豚犬耳!”。

  由此,对于孙权来说,赢得了曹操这位对手的高度评价。在孙权、曹操、刘备这三位诸侯中,曹操和刘备是自己一手打下了江山,而就孙权来说,一开始则继承了孙策打下的江东六郡。不过,实际上,孙权接手东吴,实际上是接过了一个“烫手山芋”。也即孙权即位时,东吴可谓内忧外患,随时有倾覆的可能。那么,问题来了,面对这一局势,孙权是如何坐稳江山的?

  一

  建安五年(200年),孙策被许贡门客行刺而去世,临终前命孙权接替其位。对于公元182出生的孙权,即位时虚岁十九岁。为了笼络孙权,曹操挟持之下的东汉王朝,册封其为讨虏将军,兼领会稽太守,驻守吴郡。由此,对于孙权来说,东汉朝廷的册封,促使其可以名正言顺的执掌江东。但是,这并没有缓解孙权所遇到的紧张局面。

  众所周知,孙策刚刚平定江东没有多久,就被刺杀了。在此背景下,不仅江东本地的士族没有完全归附,宾旅寄寓之士也是心存异心。东汉末年,中原之地战乱频繁,所以不少中原人士南下避难,比如诸葛亮、诸葛瑾这两兄弟,就分别寄居在荆州和江东。因此孙权最初掌管江东时,局势动荡不安。当然,这还不是最关键的是,各地的叛乱,才是孙权最头疼的问题。

  二

  在孙权即位之后,庐江太守李术公开反叛,东吴宗室内部庐陵太守孙辅通敌曹操、孙暠企图夺权,丹阳太守孙翊和宗室重臣孙河遭到杀害,豫章、会稽等地数万山越也伺机作乱。因此,对于曹操、刘表等江东外部的势力,自然也对刚刚易主的东吴虎视眈眈。由此,非常明显的是,孙权即位时,面临着内忧外患的局面。换而言之,孙权接手东吴,实际上是接过了一个烫手的山芋。

  面对这一局势,孙权果断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以此坐稳了江山。一方面,孙权以张昭为师傅,以周瑜、程普等旧臣,统御诸将。对于孙策留下的老臣,孙权不仅足够尊重,还全都予以重用,比如孙权放心将兵权交给周瑜,这体现出孙权早期用人不疑,疑人不用的特点。

  三

  虽然孙权是孙策的弟弟,并指定他来继承江东。但是,孙权的恩威都还没有树立,在此背景下,周瑜、程普、张昭等老臣在东吴的话语权,甚至是一度不输孙权的。因此,只要获得这些老臣的支持,孙权自然可以赢得更多人的支持。并且,在平定叛乱上,孙权也需要仰仗这些老臣的支持。另一方面,在充分信任和重用这些文臣武将的背景下,孙权先率军消灭李术,得其部众三万余人;阻止宗室动乱;又灭山越六千,收编万余。

  在笔者看来,对于山越来说,就蜀汉面对的孟获部落一样,虽然是一个长期的威胁,却不是致命的。所以,孙权先消灭叛乱的庐江太守李术,然后又解决了东吴宗室内部的叛乱势力,这是可以直接威胁到孙权位置的敌人。至于山越势力,往往不会直接威胁到孙权的地位。

  四

  最后,于是,孙权先消灭李术等人后,在平定山越。通过这些平定叛乱的行动,孙权加强了对于东吴兵权的掌控。除此之外,孙权又广招贤才,聘求名士,诸葛瑾、鲁肃、严畯、步骘、陆逊、徐盛、顾雍、顾邵等人被招致麾下,就诸葛瑾、鲁肃等人来说,既有江东本地的世家大族,又有宾旅寄寓之士,在笼络了这两方势力之后,整个江东的局势自然是在向好的方向发展。更为关键的是,就诸葛瑾、鲁肃等人来说,基本上不是孙坚、孙策留下的老臣,也即孙权虽然重用了张昭、周瑜等老臣,但是,从长远来看,孙权还是希望建立一支自己亲手提拔的势力。正所谓一朝天子一朝臣,在孙权坐稳江东主公的位置后,诸葛瑾、鲁肃、吕蒙、陆逊等人获得了孙权的提拔和重用。

  等到周瑜病逝之后,江东的文臣武将,基本上都过渡到了孙权时代,也即以孙权提拔和重用之人为主,而不是以孙策留下的老臣为主。而这,无疑让孙权和刘备、曹操等诸侯较量的时候,拥有了一支比较可靠的力量。总的来说,在孙策去世后,孙权直接执掌江东六郡,相对于刘备和曹操,这看似是一个捷径。但是,实际上,孙策留下的江东六郡,却是一个烫手的山芋,也即孙策被刺杀,就是孙策引起江东本地势力反抗的重要体现。但是,孙权即位之后,通过一系列手段稳定了江东的局势,并让东吴地盘和实力获得了增强,从而和蜀汉、曹魏形成了三国鼎立的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