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laokai ·

  嫡长子继承制是指宗法制度最基本的一项原则,即王位和财产必须由嫡长子继承,嫡长子便是指嫡妻(正妻)所生的长子。接下来小编就带来历史故事,一起看看吧!

  然而,凡是皆有例外,在皇位传承方面仍然如此,历史上不仅有继任皇帝非先帝亲生之子的情况,而且这种情况并不少见。事实上,在古代的数百位帝王中,有多达109位帝王,皆不是以上任皇帝亲生之子身份所即位。

  1、西汉后少帝刘弘:前少帝刘恭弟弟。刘弘是汉惠帝刘盈第四子。汉惠帝刘盈驾崩之后,吕后立年仅五岁的刘恭为帝,吕后临朝称制,渐渐长大的刘恭得知生母乃是被吕后所杀之后,便扬言长大后要报仇,吕后得知之后,将其废掉后囚禁于永巷,后予以杀害。前少帝刘恭被废杀后,吕后立刘弘为帝,是为后少帝。

  2、西汉文帝刘恒:后少帝刘弘叔叔。汉文帝刘恒是汉高祖刘邦第四子,于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获封代王,此后于代地就藩长达十五年。当时,汉惠帝刘盈驾崩之后,先后有前少帝刘恭和后少帝刘弘即位,但朝中大权却始终掌握在太后吕雉手中。汉高后八年(前180年),太后吕雉去世,随后爆发“诸吕之乱”,吕氏集团被铲除,之后周勃、陈平等人以“刘弘并未汉惠帝所生”为由,将后少帝刘弘废除,迎立代王刘恒为帝。

  3、西汉废帝刘贺:汉昭帝刘弗陵之侄。刘贺是汉武帝刘彻之孙,昌邑哀王刘髆之子,也是西汉历史上的第二位昌邑王。元平元年(前74年),汉昭帝刘弗陵驾崩,因其死后无子,在权臣霍光的主持下,昌邑王刘贺被拥立为新帝。

  4、西汉宣帝刘询:汉废帝刘贺之侄。原名刘病己,刘询是汉武帝刘彻的曾孙,戾太子刘据之孙,史皇孙刘进之子。征和二年(前91年),刘询的父祖皆于“巫蛊之祸”遇害,襁褓中的刘询则被收系郡邸狱,大赦之后被祖母史家抚养,后因武帝遗诏而被养于掖庭,并被恢复了宗籍。汉废帝刘贺被拥立为皇帝后,在位仅二十七天,便又被霍光所废,后在杜延年的建议下,霍光又将刘询扶上了皇位。

  5、西汉哀帝刘欣:汉成帝刘骜之侄。刘欣是汉元帝刘奭之孙,定陶恭王刘康之子,其父去世之后,刘欣袭封定陶王爵位。元延四年(前9年),定陶王刘欣与中山王刘兴同时入朝,因当时汉成帝无子,两人乃是新君的有力争夺者,然而汉成帝认为中山王刘兴没有才干,而两人又是兄弟关系,汉成帝认为中山王刘兴即位后,自己便不能入太庙,再加上刘欣祖母以珍宝贿赂赵昭仪和骠骑将军王根,使得两人在汉成帝面前说尽刘欣好话,最终使得刘欣被立为太子。绥和二年(前7年),汉成帝驾崩,太子刘欣即位。

  6、西汉平帝刘衎:汉哀帝刘欣堂弟。原名刘箕子,乃汉元帝刘奭之孙,中山孝王刘兴之子,其父于绥和元年(前8年)去世后,刘衎承袭中山王之位。元寿二年(前1年),汉哀帝刘欣驾崩,因刘欣不好女色,而喜好男色,导致其死后无子。与此同时,权臣王莽为了便于弄权,因而在汉哀帝刘欣去世之后,不肯立年岁较长的皇帝,遂于同年七月迎立年仅九岁的中山王刘衎入宫,于同年九月即位为帝。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6、东汉安帝刘祜:汉殇帝刘隆堂兄。刘祜是汉章帝刘炟之孙,清河孝王刘庆之子。元兴元年(106年),汉和帝刘肇驾崩,其出生刚满百天的幼子刘隆即位,是为汉殇帝。然而,刘隆在位仅220天,不满一岁的刘隆便夭折了,作为历史上即位年纪最小、且寿命最短的皇帝,刘隆死后自然无子。因此,刘隆去世之后,邓太后便和哥哥车骑将军邓骘密谋,迎立年仅13岁的刘祜为帝。

  7、东汉前少帝刘懿:汉安帝刘祜堂兄弟。刘懿是汉章帝刘炟之孙,济北惠王刘寿之子。虽然汉安帝刘祜生前曾立太子刘保,但却因汉安帝的乳母王圣、大长秋江京和中常侍樊丰的诬陷,导致太子被废。因此,当延光四年(125年)三月,汉安帝刘祜驾崩之后,阎太后为了把持朝政,在其兄长阎显的支持下,迎立刘懿为帝。

  8、东汉顺帝刘保:前少帝刘懿之侄。刘保乃汉安帝刘祜的废太子。延光四年(125年)十月,刚当上皇帝没几个月的刘懿因病驾崩,江京、阎显等人为了保住权势,选择秘不发丧,准备拥立济北王之子或河间王之子即位。废太子刘保得知消息后,紧闭宫门、屯兵自守,结果还不等其他宗室入京,中黄门孙程等十九名宦官便合力斩杀了江京等人,迎立刘保即位,刘保随后将阎显、阎景、阎晏兄弟及其党羽全部诛杀,将阎太后迁居离宫。

  9、东汉质帝刘缵:汉冲帝刘炳堂兄。刘缵是汉章帝刘炟玄孙,渤海孝王刘鸿之子,也就是汉顺帝刘保之侄。建康元年(144年)八月,汉顺帝刘保去世,年仅一岁的太子刘炳即位,然而即位还不到一年,刘炳便于次年正月夭折了。梁太后的兄长梁冀,于是选择了拥立当时年仅八岁的刘缵为帝。

  10、东汉桓帝刘志:汉质帝刘缵叔叔。刘志是汉章帝刘炟曾孙,河间孝王刘开之孙,蠡吾侯刘翼之子。汉质帝刘缵即位之后,不满权臣梁冀的飞扬跋扈,却因太过年幼而将一切都表现在了脸上,结果导致其仅仅在位一年半,便被梁冀给毒死了,年仅9岁。汉质帝死后无子,梁冀在中常侍曹腾的劝说下,拥立年仅十五岁的刘志为帝。

  11、东汉灵帝刘宏:汉桓帝刘志之侄。刘宏是汉章帝刘炟的玄孙、河间孝王刘开的曾孙,早年承袭解渎亭侯爵位。永康元年(167年),汉桓帝刘志驾崩,据载后宫美女多达五千多名的他,却并未留下子嗣。汉桓帝去世之后,皇后窦妙临朝问政,经过与其父窦武等商议,最终选择了刘宏继承大统。

  12、东汉献帝刘协:后少帝刘辩弟弟。刘协是汉灵帝刘宏的次子,汉少帝刘辩的异母弟。早年得到董太后抚养,举止端庄,时称“董侯”。汉灵帝晚年,本来想传位给刘协,并将其托付给了宦官上军校尉蹇硕。然而,蹇硕最终败给了大将军何进,刘辩得以即位为帝。然而,不久便爆发了“十常侍之乱”,大将军何进被杀,董卓率兵入京,在董卓的胁迫之下,刘辩被迫退位,在董卓的拥立下,刘协即位为帝。

  13、邵陵厉公曹芳:魏明帝曹叡养子。根据《魏氏春秋》的记载,曹芳可能是曹操的曾孙、曹彰的孙子、任城王曹楷之子。魏明帝曹叡在位期间,因亲生儿子全部夭折,于是将曹芳和曹询收为昂子,曹芳先被封为齐王。景初三年(239年)正月初一,魏明帝曹叡病重之际,立曹芳为皇太子,同日曹叡病逝,曹芳正式即位。

  14、高贵乡公曹髦:邵陵厉公曹芳堂弟。曹髦是魏文帝曹丕之孙,东海王曹霖之子,早年被封为高贵乡公。嘉平六年(254年)九月,司马师联合公卿中朝大臣上奏郭太后,以“曹芳年长不亲政、沉迷女色、废弃讲学、弃辱儒士、与优人、保林等淫乱作乐”等为由,将曹芳废黜,改为拥立高贵乡公曹髦为帝。

  15、魏元帝曹奂:高贵乡公曹髦叔叔。本名曹璜,是魏武帝曹操之孙,燕王曹宇之子。甘露五年(260年)五月,曹髦因不满司马氏大权独揽,亲自率领殿中宿卫和奴仆讨伐司马昭,结果被太子舍人成济所杀,年仅十九岁。曹髦被杀之后,司马昭经过与公卿大臣们商议,最终决定立曹奂为帝。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16、东吴景帝孙休:吴废帝孙亮兄长。为吴大帝孙权之子,早年获封琅琊王。吴废帝孙亮在位期间,因与权臣孙綝矛盾激化,遂暗中与全公主孙鲁班、太常全尚、将军刘承谋划准备诛杀孙綝,结果以失败告终。太平三年(258年),孙綝废孙亮为会稽王,逼迫孙亮夫妇离宫,改立孙亮的异母兄琅琊王孙休为帝。

  17、吴末帝孙皓:吴景帝孙休之侄。吴大帝孙权之孙,吴文帝孙和(追尊)之子,其父因争夺太子之位失败被废,孙休即位后,被封为乌程侯。永安七年(264年),吴景帝孙休去世,由于他的几个儿子太过年幼,而彼时恰逢蜀汉刚刚被灭,再加上交趾发生叛乱,因此朝廷上下都想要立一位年纪较长的君主,于是经左典军万彧推荐,丞相濮阳兴、左将军张布说服朱太后,最终拥立二十三岁的孙皓即位。

  18、西晋怀帝司马炽:晋惠帝司马衷之弟。司马炽是晋武帝司马炎第二十五子,晋惠帝司马衷的异母弟。晋惠帝司马衷在位期间,西晋爆发了严重内乱“八王之乱”,永兴元年(304年),因成都王司马颖和河间王司马颙的对立,晋惠帝司马衷立司马炽为皇太弟。光熙元年(307年)十一月,晋惠帝司马衷驾崩,皇后羊献容为了当上太后,促请清河王司马覃入京即位,但还不等司马覃抵达,司马炽便在侍中华混等人的拥立下即位。

  19、西晋愍帝司马邺:晋怀帝司马炽之侄。司马邺是晋武帝司马炎之孙,吴敬王司马晏之子,早年曾被过继给秦献王司马柬,袭封秦王之位。永嘉五年(311年),晋怀帝司马炽在“永嘉之乱”中被汉赵军队俘虏,次年司马邺被拥立为皇太子。永嘉七年(313年)二月,晋怀帝司马炽被刘聪毒杀,四月消息传至长安,司马邺于同月二十七日即皇帝位。

  20、成汉哀帝李班:成武帝李雄之侄。李班初任平南将军,李雄虽然有十个儿子,但都不成气候,所以李雄最终舍弃自己的儿子而立李班为太子。玉衡二十四年(334年),李雄卧病不起,李班日夜侍奉在身边。李雄年轻时频频作战,受了很多伤,到这时病重,疤痕全部化脓溃烂,李雄的儿子李越等人都因厌恶而远远躲开。李班替他吸吮脓汁,毫无为难的表情,往往在尝药时流泪,不脱衣冠地服侍。玉衡二十四年(334年)六月二十五日,李雄去世,李班即位。

  21、成汉废帝李期:汉哀帝李班堂弟。李期是成武帝李雄之子。李班即位之后,引发了李雄之子李越的不满,李越返回成都之后,与弟弟安东将军李期杀掉了李班,想要立李越为帝,李越却认为李期是父亲李雄正妻所生,又很有才能,于是让位给李期。

  22、成汉昭文帝李寿:汉废帝李期叔叔。李寿是成武帝李雄的堂弟,从小聪敏好学、雅量大度,李期夺取皇位后,获封汉王。李雄在位期间,任用庸臣,导致朝政日益混乱。之后,李寿因为宗室之死,担心自身安危的他,率兵攻克成都,废李期自立。

  23、汉赵昭武帝刘聪:刘和的弟弟。刘聪是光文帝刘渊第四子,汉赵建立之后,获封楚王。光文帝刘渊去世之后,太子刘和即位。刘和即位不久,便在宗正呼延攸、卫尉刘锐、侍中刘乘的挑唆下,决意消灭刘聪等诸王势力,结果以失败告终,反被刘聪率兵攻入皇宫,于光极殿西室杀害刘和,斩杀了呼延攸等人,群臣拥立刘聪即位,刘聪本想让位给北海王刘乂,但刘乂坚决不受,无奈刘聪只得即位。

  24、汉赵末帝刘曜:汉隐帝刘粲从叔。刘曜是光文帝刘渊从子。太兴元年(318年)七月,刘聪驾崩,太子刘粲即位,然而刘粲在位期间,沉湎酒色,耽于游乐,诛杀辅政大臣,处死晋愍帝,将军国大事全权委托靳准,结果最终死于靳准的叛乱。刘曜得知靳准叛乱后,亲自率军前往平叛,在途中遇到了从平阳出逃的太保呼延晏与太傅朱纪,在他们的劝说下,刘曜即皇帝位。

  25、后赵武帝石虎:石弘的堂兄。石虎是后赵明帝石勒的侄子,后赵立国后,获封中山王,曾经跟随石勒征战四方、开疆拓土,因而在朝中影响力极大。建平四年(333年),石勒去世,石弘继位,但朝中大权却全部掌握在石虎手中。延熙元年(334年),石弘被迫禅位于石虎。

  26、后赵石遵:石世兄弟。石遵是石虎的第九子,石虎称帝之后,获封彭城王。太宁元年(349年)四月,石虎去世,太子石世即位,石遵被任命为左丞相。同年五月,石遵在姚弋仲、苻洪、石闵、刘宁、武卫将军王鸾、宁西将军王午、石荣、王铁、立义将军段勤等人的劝说下,攻破国都邺城,自立为帝,将石世废为谯王。

  27、后赵石鉴:石遵的兄弟。石鉴是赵武帝石虎的第三子,石虎称帝之后,获封义阳王。石遵自立为帝之后,因与冉闵矛盾激化,便与石鉴和乐平王石苞、汝阴王石琨、淮南王石昭等人密谋杀死冉闵,结果石鉴将消息泄露给了冉闵,冉闵于是派兵杀死了石遵,迎立石鉴即位。

  28、后赵石祗:石鉴的兄弟。石祗是后赵武帝石虎之子,初封新兴王。石鉴称帝之后,封冉闵为大将军,然而不久后两人之间也爆发矛盾,于是派人欲杀冉闵,结果失败,最终被冉闵等人废杀。青龙元年(350年),石祗听说其兄石鉴被冉闵杀死,于是在襄国自立为帝。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29、后凉灵帝吕纂:凉隐王吕绍兄长。吕纂是后凉武懿帝吕光庶长子。隆安三年(399年),吕光病重之际,立太子吕绍为天王,以吕纂为太尉,统率六军辅佐吕绍。吕光临终之际,吕纂答应吕光不会生乱,结果吕光去世后不久,吕纂便发动了叛乱,吕绍被迫自尽,吕纂即天王位。

  30、后凉吕隆:后凉灵帝吕篡堂兄弟。吕隆是后凉武懿帝吕光之弟吕宝的儿子,曾任北部护军等职。后凉咸宁三年(401年),吕隆的弟弟吕超因为擅自攻打鲜卑,吕纂召其入京,本来吕纂只是想教训吕超一番,没想到吕超惊惧之下,竟然趁着吕纂喝醉酒的机会,反将吕纂所杀。吕超杀死吕纂后,便将天王之位让给了吕隆。

  31、后燕昭文帝慕容熙:后燕昭武帝慕容盛叔叔。慕容熙是燕惠愍帝慕容宝之弟,初封河间王,兰汗之乱时曾被封为辽东公,慕容盛即位后,封河间公。长乐三年(401年),后燕再次爆发内乱,前将军段玑、殿中将军秦舆之子秦兴、殿中将军段赞之子段泰等率兵攻入皇宫,慕容盛一面约束军队抵抗,一面召慕容熙入宫交代后事,然而慕容熙尚未入宫,慕容盛便被乱军所杀。慕容盛死后,朝臣本想拥立慕容盛之地慕容元即位,但慕容熙却在丁太后的支持下,成功即位。

  32、南燕慕容超: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之侄。慕容超是前燕文明帝慕容皝之孙,南燕献武帝慕容德之侄,北海穆王慕容纳之子。义熙元年(405年),慕容德将慕容超从长安接回南燕,因其膝下无子,因而下诏立慕容超为皇太子。不久,慕容德去世,慕容超即位。

  33、北燕昭成帝冯弘:北燕文成帝冯跋弟弟。冯跋夺取北燕皇位后,冯弘担任司徒、录尚书事,受封中山郡公,负责辅佐朝政。太平二十二年(430年)九月,冯跋病重,命令太子冯翼主持朝政,统率全国军队,然而此举却遭到冯跋妃子宋夫人的反对,她假传圣旨不许内外官员探视冯跋,负责警卫的中给事胡福将宋夫人的异动告诉了冯弘,冯弘于是率领武士闯入后宫。冯跋因为宫内生乱气绝而亡,冯弘以皇帝身份继承王位,又击败太子冯翼,之后称帝。

  34、胡夏平武帝赫连定:胡夏德武帝赫连昌弟弟。赫连定是胡夏武烈帝赫连勃勃第五子,胡夏德武帝赫连昌的弟弟,初封平原郡公,赫连昌即位之后,晋封平原王,拜司徒、大将军。承光四年(428年),北魏出兵攻打上邽,赫连昌兵败被擒,赫连定召集胡夏残部数万,一路逃奔平凉,于平凉即皇帝位。

  35、前秦宣昭帝苻坚:前秦厉王符生堂弟。苻坚是前秦文桓帝(追尊)符雄之子,前秦景明帝符健之侄。皇始五年(355年),符健病逝,其子符生继承帝位。符生乃是天下少有的暴君,动辄便处死大臣,结果搞的朝中大臣人人自危,在苻黄眉谋反事件之后,便有大臣劝苻坚取而代之。符生听到风声后,便打算处死苻坚,然而却由于宫中侍女的泄密,导致苻坚提前兵变,率兵攻破王宫,将符生废为越王,虽然受到群臣拥戴,但苻坚却认为自己功业不足称帝,于是自降帝号位天王,称“大秦天王”。

  36、前秦高帝苻登:前秦哀平帝符丕族侄。苻登是前秦宣昭帝苻坚的族孙,陇东太守苻敞之子,前秦哀平帝符丕的族侄。太元十一年(386年),猜忌大司马苻纂,带兵南奔东垣,遭到东晋扬威将军冯该击杀,尚书寇遗奉苻丕之子渤海王苻懿、济北王苻昶投奔苻登,苻登于是打算扶立苻懿为主,但众人认为符丕的儿子太小,不能承担重任,于是苻登即皇帝位。

  37、东晋康帝司马岳:晋成帝司马衍胞弟。司马岳是晋明帝司马绍嫡次子,晋成帝即位后,先封吴郡王,后改封琅琊王,历任散骑常侍、骠骑将军、侍中、司徒公。咸康八年(342年)六月,晋成帝病重,而他的两个儿子司马丕和司马奕尚在襁褓之中,晋成帝的舅舅庾冰以“外有强敌”为由,建议晋成帝应该册立年纪较大的君主,并请求晋成帝立司马岳为储君,晋成帝同意,六月初八日,晋成帝去世,司马岳于次日即位。

  38、东晋哀帝司马丕:晋穆帝司马聃堂弟。司马丕是晋成帝司马衍的长子,初封琅琊王。升平五年(361年)五月,晋穆帝司马聃去世,皇太后褚蒜子下令说司马丕本来早就该登基为帝,他是皇室正统,如今没有人比他更适合当皇帝,拥立司马丕登基。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39、东晋废帝司马奕:晋哀帝司马丕胞弟。司马奕是晋成帝司马衍次子,晋哀帝司马丕的胞弟,初封东海王,晋哀帝即位后获封琅琊王,拜侍中、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兴宁三年(365年)二月,晋哀帝司马丕去世,因其没有子嗣,崇德太后褚蒜子以司马奕下诏说,司马奕德才兼备,又是皇帝的弟弟,应当继承皇位,于是百官拥立司马奕即位。

  40、东晋简文帝司马昱:晋废帝司马奕从王父(叔王父)。司马昱是晋元帝司马睿的幼子,晋明帝司马绍的异母弟,晋废帝司马奕即位后,受封琅琊王,拜为丞相、录尚书事。太和六年(371年)十一二月,权臣桓温以司马奕不能生育,后宫所生三子可能并非皇帝亲子等为由,迫使崇德太后褚蒜子下诏废司马奕为东海王,并于同日奉迎司马昱为帝。

  41、东晋恭帝司马德文:晋安帝司马德宗胞弟。司马德文是孝武帝司马曜次子,与司马德宗同为为淑媛陈归女所生,初封琅琊王,历任中军将军、散骑常侍、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司徒公、录尚书事等职。晋安帝在位晚期,权臣刘裕掌握朝中大权,义熙十五年(419年)一月,刘裕派人杀死晋安帝,立司马德文为帝。

  42、刘宋文帝刘义隆:宋少帝刘义符弟弟。刘义隆是宋武帝刘裕第三子,先封彭城县公,后晋封宜都郡王,授镇西将军。景平二年(424年)五月,宋少帝因为游戏无度,辅政的司空徐羡之、中书令傅亮、领军将军谢晦、护军将军檀道济发动政变,将宋少帝刘义符先废后杀,在司空徐羡之的支持下,刘义隆被拥立为帝。

  43、刘宋孝武帝刘骏:“元凶”刘邵弟弟。刘骏是宋文帝刘义隆第三子,初封武陵王,素不得宠,屡镇外州。元嘉三十年(453年)二月,时为太子的刘邵联合始兴王刘濬发动政变,杀死父亲刘义隆,自立为帝。正在巴口率兵平叛的刘骏得知消息后,将前线军队召回,于江州起兵讨伐刘邵,于同年五月攻克都城建康,擒杀刘劭及二兄刘濬,即位称帝。

  44、刘宋晋安王刘子勋:前废帝刘子业弟弟。刘子勋是宋孝武帝刘骏第三子,初封晋安郡王,历任南兖州、江州、雍州刺史、镇军将军等职。前废帝刘子业在位期间,因凶残暴虐而引发朝局动荡。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刘子业被宗室废杀,湘东王刘彧称帝,但刘子勋却被邓琬等人在寻阳拥立为帝。

  45、刘宋明帝刘彧:前废帝刘子业叔叔。刘彧是宋文帝刘义隆第十一子,宋孝武帝刘骏的异母弟,初封淮阳王,后改封为湘东王。景和元年(465年)十一月,因刘子业太过残暴,且想杀死自己的叔叔们,湘东王刘彧和亲信、阮佃夫、王道隆、李道儿,以及刘子业的亲信寿寂之、姜产之等十一人联手发动叛乱,杀死刘子业,自立为帝。

  46、刘宋顺帝刘准:后废帝刘昱弟弟。刘准是宋明帝刘彧第三子,获封安成王。后废帝刘昱在位期间,为人凶狠残暴,致使朝政混乱,朝政大权逐渐落入萧道成手中,元徽五年(477年)七月七日,刘昱被亲信杨玉夫所杀,萧道成于是拥立刘准即位。

  47、南齐恭王萧昭文:郁林王萧昭业弟弟。萧昭文是齐武帝萧赜之孙,文惠太子萧长懋次子,萧昭业即位之后,获封新安郡王。隆昌元年(494年)七月二十日,辅政大臣尚书令、镇军大将军、西昌侯萧鸾发动政变,弑杀萧昭业,次日萧鸾以皇太后王宝明名义下诏,追贬萧昭业为郁陵王,并提议立新安王萧昭文为皇帝。

  48、南齐明帝萧鸾:齐恭王萧昭文从王父(叔王父)。萧鸾是齐高帝萧道成之侄,始安贞王萧道生的次子。齐武帝萧赜驾崩之后,受命辅政的萧鸾逐渐掌握朝中大权。萧昭文在位期间,朝政全部操持于萧鸾之手,延兴元年(494年)十月,萧鸾以皇太后名义下诏,以萧昭文年幼多病,不明政事,难当重任为由,废黜其皇帝之位,让萧鸾入宫继位,并降封萧昭文为海陵王。

  49、南齐和帝萧宝融:东昏侯萧宝卷弟弟。萧宝融是齐明帝萧鸾的第八子,萧宝卷即位之后,获封南康王。萧宝卷在位期间,残暴酷虐、人心离散,导致国势日衰,再加上外部战事频繁,结果导致众叛亲离。后来,萧宝卷因读傻了尚书仆射萧懿,导致萧懿之弟雍州刺史萧衍起兵叛乱,围攻都城建康,而建康守将张稷也叛变,萧宝卷最终城破被杀,萧宝融则被萧衍拥立为帝。

  50、南梁临贺王萧正德:梁武帝萧衍之侄。萧正德是梁文帝(追尊)萧顺之之孙,临川靖惠王萧宏第三子。早年被萧衍收为养子,昭明太子萧统出生后回归本宗。“侯景之乱”中,萧正德与侯景相互勾结,于梁太清三年(549年)十一月登基为帝。

  51、南梁豫章王箫栋:简文帝萧纲侄孙。箫栋是梁武帝萧衍曾孙,昭明太子萧统之孙,豫章安王萧欢之子,早年承袭父亲的豫章王爵位。大宝二年(551年),本就是侯景手中傀儡的简文帝萧纲,被侯景废为晋安王,被迫禅位于豫章王箫栋。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52、南陈文帝陈蒨:陈武帝陈霸先之侄。陈蒨是始兴昭烈王陈道谭长子,南梁时期便深受陈霸先的赏识和栽培,陈霸先称帝之后,获封为临川郡王。永定三年(559年)六月,陈武帝陈霸先去世,由于当时太子陈昌被扣在北周,宣皇后章要儿便与大臣商议,决定先召陈蒨入宫即位。

  53、南陈宣帝陈顼:陈废帝陈伯宗叔叔。陈顼是始兴昭烈王陈道谭次子,陈武帝陈霸先的侄子,陈文帝陈蒨的弟弟,陈文帝即位后,被封为安成王。天康元年(566年),陈文帝去世,太子陈伯宗即位,但朝政大权却被陈顼逐渐掌握。光大二年(568年),陈伯宗对于陈顼专权极为不满,陈顼于是以陈伯宗个性软弱、难当大任为由发动政变,以章太皇太后的名义下诏废黜陈伯宗的帝位,将其降封为临海王,自立为帝。

  54、北魏高宗拓跋濬:南安隐王拓跋余之侄。拓跋濬是太武帝拓跋焘之孙,景穆皇帝(追尊)拓跋晃长子。正平二年(452年)三月,中常侍宗爱弑杀太武帝拓跋焘,将拓跋余秘密迎入皇宫,拥立为帝,但又于同年十月将拓跋余杀死。于是,殿中尚书长孙渴侯与尚书陆丽等人拥立拓跋濬为帝。

  55、北魏元钊:孝明帝元诩之侄。元钊是北魏孝文帝元宏曾孙,临洮王元宝晖之子。武泰元年(528年)二月二十五日,北魏孝明帝元诩被胡太后毒死,胡太后先是将元诩出生仅一个多月的女儿立为皇帝,对外谎称是皇子,见外界并无异议后,又于次日将元姑娘废黜,并于二十七日改立年仅三岁的元钊为帝。

  56、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元钊的从王父(叔王父)。元子攸是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彭城武宣王元勰第三子,先封武城县公,后封长乐王。元钊被立为帝后,天下震惊,晋阳军阀尔朱荣出兵攻破洛阳,将幼主元钊和胡太后沉入黄河,迎立长乐王元子攸即位。

  57、北魏长广王元晔:孝庄帝元子攸堂弟。元晔是景穆帝拓跋晃曾孙,南安惠王拓跋桢之孙、扶风王元怡次子,初封长广王。永安三年(530年),元子攸诱杀权臣尔朱荣和太宰元天穆,后尔朱兆以为叔父尔朱荣报仇为由,发兵攻打洛阳,同时拥立长广王元晔为帝。

  58、北魏前废帝元恭:长广王元晔堂兄。元恭是献文帝拓跋弘之孙,广陵惠王元羽之子,初袭爵广陵王。永安三年(530年)十二月,孝庄帝元子攸被尔朱兆俘虏后缢杀于晋阳三级佛寺,后尔朱世隆等人考虑到元晔在北魏宗室中族属疏远,又不是人们愿望所推举,于是将其废黜,改立元恭为帝。

  59、北魏后废帝元朗:前废帝元恭之侄。元朗是景穆帝拓跋晃曾孙、章武王元融第三子。建明二年(531年)十月,高欢起兵反抗尔朱氏集团,拥立元朗为帝。

  60、北魏孝武帝元修:后废帝元朗堂兄。元修是孝文帝元宏之孙,广平武穆王元怀第三子,初封汝阳县公。中兴而年(532年),高欢击败尔朱氏后,废除了尔朱氏拥立的节闵帝元恭,同时因之前所立的元朗为远支宗室为由,同样将其废黜。高欢本想立孝文帝之子、汝南王元悦,后因无法服众,这才选择拥立元修为帝。

  61、西魏恭帝拓跋廓:元钦弟弟。拓跋廓是西魏文帝元宝炬第四子。大统十七年(551年)三月,西魏文帝元宝炬去世后,太子元钦即位,不满大权操持于宇文泰之手的他,密谋诛杀宇文泰夺回大权,结果事情败露,反被先废后杀。元钦被废杀后,宇文泰拥立拓跋廓即位。

  62、北齐孝昭帝高演:济南闵悼王高殷叔父。高演是神武帝(追尊)高欢第六子,北齐立国后被封为常山王。天保十年(559年),北齐文宣帝高洋去世后,太子高殷即位,在位期间任用杨愔推行改革,后于乾明元年(560年)密谋架空亲王势力、加强皇权,结果由于泄密,高演和高湛发动政变,太皇太后娄昭君下诏将高殷废为晋安王,高演即位为帝。

  63、北齐武成帝高湛:孝武帝高演弟弟。高湛是神武帝(追尊)高欢第九子,北齐立国后被封为长广王。孝武帝高演在位不到两年,便因打猎从马上摔下而一病不起,其本想立自己儿子为储君,但又担心高殷的事情在儿子身上重演,于是立弟弟高湛为储君。皇建二年(561年)十一月,高演诏令长广王高湛继承皇位,不久后高演病逝。

  64、北周明帝宇文毓:孝闵帝宇文觉哥哥。宇文毓是周文帝(追尊)宇文泰的庶长子,北周立国后获封宜都王。孝闵帝宇文觉在位期间,为了亲自执政而与大冢宰宇文护发生冲突,宇文护最终迫使宇文觉逊位,将其贬为略阳公并幽禁,后又将其杀害。废掉了宇文觉后,宇文护迎立宇文毓即位。

  65、北周武帝宇文邕:周明帝宇文毓弟弟。宇文邕是周文帝(追尊)宇文泰的第四子,北周立国后被封为鲁国公。宇文毓被拥立为帝后,也对宇文护的专权极为不满,宇文护于是假意归政,宇文毓则信以为真,开始推行改革。于是,宇文护便于武成二年(560年)四月十九日命人在宇文毓食物中下毒,将其毒死。宇文护本想自立为帝,奈何宇文毓却拼死留下了遗诏,宇文护无奈,只得遵从遗诏立宇文邕为帝。

  66、唐睿宗李旦:唐中宗李显胞弟。李旦是唐高宗李治与武则天之子,乃是唐中宗李显一母同胞的兄弟,先后被封为殷王、冀王、相王、豫王。唐高宗李治驾崩后,太子李显即位,但朝政却被掌握在武则天手中,后李显重用韦氏外戚,意图收回权力,结果于嗣圣元年(684年)废为庐陵王,随后武则天立李旦为帝。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67、武周则天皇帝武则天:唐睿宗李旦生母。武则天本为唐太宗李世民才人,后于唐高宗年间二度入宫,先后击败萧淑妃和王皇后,被唐高宗李治立为皇后。唐高宗晚年,因病难以理政,遂以武则天辅佐理政,武则天自此开始插手朝政。唐高宗驾崩之后,唐朝虽然先后历经中宗李显、睿宗李旦两朝,但大权实际始终操持于武则天之。天授元年(690年),武则天正式称帝,改国号为周,李旦被降为皇嗣。

  68、唐文宗李昂:唐敬宗李湛弟弟。原名李涵,是唐穆宗李恒次子,初封江王。唐敬宗李湛在位期间,沉迷蹴鞠和打夜狐,不爱理政,任由权宦王守澄勾结宰臣李逢吉,排斥异己,败坏纲纪,结果最终于宝历二年(826年)十二月被宦官刘克明、苏佐明等同谋害死,年仅17岁。唐敬宗被杀后,宦官刘克明等,伪造遗旨,欲拥立唐宪宗之子李悟为帝,但两天后宦官王守澄、梁守谦却指挥神策军杀死了刘克明和李悟,拥立李昂为帝。

  69、唐武宗李炎:唐文宗李昂弟弟。原名李瀍,是唐穆宗李恒第五子。唐文宗李昂本想唐敬宗长子李普为太子,但李普却夭折,后来立了自己的长子李永为太子,结果李永又因杨贤妃陷害而被幽闭,最终死于幽闭之所。李永死后,唐文宗又立唐敬宗幼子李成美为太子,但还没来得及册立,自己便病重了。开成五年(840年),唐文宗病重,宦官仇士良、鱼弘志伪造遗诏,废太子李成美为陈王,立颍王李炎为皇太弟,李昂对此已经是无可奈何。正月初四,李昂病逝,李炎即位。

  70、唐宣宗李忱:唐武宗李炎叔叔。原名李怡,李忱是唐宪宗李纯第十三子,唐穆宗李恒的弟弟。唐武宗李炎长期服食长生丹药,喜怒失常,因而患病,以至于不能言语,最终于会昌六年三月二十三(846年4月22日)驾崩。唐武宗病危之时,宦官马元贽认为李忱较好控制,于是将其立为皇太叔,等到唐武宗驾崩,李忱便即位了。

  71、唐昭宗李晔:唐僖宗李儇弟弟。初名李杰、李敏,是唐懿宗李漼第七子,唐僖宗李儇异母弟,初封寿王。文德元年(888年)二月,在“黄巢起义”中逃跑的唐僖宗,刚刚返回京城不久便患病,在大臣们支持吉王李保的情况下,神策军观军容使杨复恭支持寿王即位。三月,唐僖宗驾崩,遗诏立寿王为皇太弟,即位为帝。

  72、后梁末帝朱友贞:梁废帝朱友珪弟弟。朱友贞是梁太祖朱温第三子,初封均王。乾化二年(912年),朱友珪发动政变,杀死父亲朱温,自立为帝。因朱友珪得位不正,再加上本人荒淫无度,导致人心沸腾、民怨四起。次年二月,朱友贞策反禁军军龙骧军,并派人催促赵岩、袁象先起事,袁象先于是率兵充入皇宫,杀死朱友珪,赵岩则带着传国玺迎立朱友贞即位。

  73、后唐明宗李嗣源:唐庄宗李存勖义兄。李嗣源是后唐太祖(追尊)李克用养子,辅佐李存勖建立后唐。同光四年(926年),魏博戍卒在贝州哗变,乱兵攻入魏州,邢州、沧州也相继发生兵变,奉命镇压叛乱的李嗣源却因亲军叛变而被迫与叛军合流。唐庄宗无奈之下,只得亲自率军平叛,结果又遭遇从马直指挥使郭从谦叛乱,李存勖死于乱军,李嗣源随后即位为帝。

  74、后唐末帝李从珂:唐闵帝李从厚义兄。李从珂是唐明宗李嗣源的义子,获封潞王。长兴四年(933年)十一月,唐明宗因病驾崩,李从厚继承皇位。次年,李从厚为瓦解地方对自己威胁,对凤翔、河东、成德、天雄四镇节度使进行调动,凤翔节度使李从珂在部将鼓动下起兵,于应顺元年(934年)四月攻破洛阳,以曹太后名义下诏废李从厚为鄂王,自立为帝。

  75、后周世宗柴荣:后周太祖郭威养子。柴荣出身邢州望族,自少“器貌英奇”,擅长骑射,为人谨慎笃厚,因而被姑父郭威收为养子。显德元年(954年)正月,郭威病重,柴荣被加授为开府仪同三司、检校太尉兼侍中,判内外兵马事。同月十七日,郭威驾崩,朝臣秘不发丧,二十一日(2月26日),柴荣按照遗诏,在柩前即皇帝位,是为周世宗。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76、闽景宗王延羲:闽康宗王继鹏叔叔。王延羲是闽太祖(追尊)王审知少子。王继鹏在位期间,重新道士陈守元,大兴土木、卖官鬻爵、横征暴敛,天福四年(939年)七月,拱宸、控鹤军使朱文进、连重遇兵变,同时拥立王延羲为闽国君主,后王继鹏被杀,王延羲正式即位。

  77、南汉中宗刘晟:汉殇帝刘玢弟弟。刘晟是南汉高祖刘第四子,初封晋王。刘玢即位之后,骄傲奢侈,不理政事,荒淫无道,并且猜忌诸弟,刘晟久有谋叛之心。光天二年(943年),刘晟便与弟弟越王刘弘昌等人共同弑杀刘玢,自立为帝。

  78、北汉景宗刘继恩:北汉睿宗刘承钧外甥。刘继恩原本姓薛,父亲薛钊因不受岳父北汉世祖刘崇所用,又与妻子刘氏聚少离多,便在一次醉酒后将刘氏刺伤,结果因此畏罪自杀。彼时,刘继恩年纪尚小,而其舅父刘承钧又膝下无子,于是刘崇便将刘继恩过继给了刘承钧。968年,刘承钧病逝,刘继恩即位。

  79、北汉末帝刘继元:北汉景宗刘继恩弟弟。刘继元是北汉世祖刘崇之外孙,北汉睿宗刘承钧之外甥、养子,刘继恩同母异父弟。刘继恩的母亲先嫁薛钊生刘继恩,后嫁何氏生刘继元,也被过继给了刘承钧为养子。北汉景宗刘继恩在位仅两个月,便被供奉官侯霸荣刺杀,刘继元即位为帝。

  80、宋太宗赵光义:宋太祖赵匡胤胞弟。后周显德七年(960年),“陈桥兵变”爆发,赵光义同样参与其中,拥立其兄赵匡胤称帝,宋朝建立之后,获封晋王。开宝九年(976年)十月十九日夜,赵匡胤召赵光义入宫饮酒,当晚共宿宫中。二十日清晨,赵匡胤忽然驾崩,二十一日,晋王赵光义即位。

  81、宋英宗赵曙:宋仁宗赵祯养子。赵曙是宋太宗赵光义的曾孙、商王赵元份之孙,濮王赵允让第十三子。宋仁宗因为早年无子,便在景祐二年(1035年)将幼年的赵曙接入皇宫,交给曹皇后抚养。宝元二年(1039年),宋仁宗儿子豫王赵昕出生后,赵曙回到父亲身边,但随着赵昕的夭折,而宋仁宗又始终没有儿子诞下,因此赵曙又于嘉祐七年(1062年)八月被立为皇子。次年三月,宋仁宗病逝,赵曙即位。

  82、宋徽宗赵佶:宋哲宗赵煦弟弟。赵佶是宋神宗赵顼第十一子,先后被封为遂宁王、端王。元符三年(1100年)正月,年仅25岁的宋哲宗赵煦死后无子,宰相章惇本想立哲宗的同母弟简王赵似,或者立哲宗的长弟申王赵佖,但向太后却主张立端王赵佶,在曾布、蔡卞、许将等执政的支持下,端王赵佶最终得以即位。

  83、宋孝宗赵昚:宋高宗赵构养子。初名赵伯琮,后改名赵瑗,赐名赵玮,是宋太祖赵匡胤的七世孙。绍兴二年(1132年),宋高宗赵构因为失去生育能力,遂从宗室选中了六岁的赵昚,将其养于宫中,后于绍兴三十年(1160年)二月立为皇子,又于绍兴三十二年(1162年)五月被立为皇太子。同年六月,宋高宗赵构以“倦勤”而想多休养为由,传位给赵昚。

  84、宋理宗赵昀:宋朝宗室。初名赵与莒,后改名赵贵诚,是宋太祖赵匡胤的十世孙,赵德昭的九世孙。由于宋朝帝位始终没有在赵德昭这一脉传承,因而到赵昀这一世时,已经与平民无异。彼时,宋宁宗赵扩因为八个儿子皆幼年早夭,便命宰相史弥远在宗室中寻找品行端正者继承沂王王位,史弥远又将此任务交给了僚属余天赐,余天赐因路过绍兴时在保长家中避雨,认识了赵昀兄弟,后向史弥远推荐。嘉定十四年(1221年),赵昀被选入宫,继承沂王王位。嘉定十七年(1224年),宋宁宗驾崩,史弥远联合杨皇后假传遗诏,废太子赵竑为济王,立赵贵诚为新帝。

  85、宋度宗赵禥:宋理宗赵昀之侄。初名赵孟启,又名赵孜,是宋理宗赵昀同母弟赵与芮之子。赵禥乃是荣王赵与芮与小妾所生,小妾怀孕时被迫服了打胎药,虽然最终儿子还是出生,但却因药而天生体弱,且智力低于正常水平,然而由于他是皇帝近亲的唯一男子,还是被宋理宗赵昀收为了养子,并于景定元年(1260年)立为皇太子。景定五年(1264年),宋理宗去世,赵禥即位。

  86、宋端宗赵昰:宋恭帝赵兄长。赵昰是宋度宗的庶长子。德祐二年(1276年)正月,元军攻克临安,宋恭帝被俘,益王赵昰、广王赵昺则在驸马都尉杨镇、国舅杨亮节护送下逃出临安,先至浙江温州,后又辗转到了福州,并于德祐二年(1276年)五月,在文天祥、陆秀夫等人的拥戴下称帝。

  87、宋少帝赵昺:宋端宗赵昰弟弟。赵昺是宋度宗第三子。在与哥哥赵昰逃亡途中,兄长赵昰于景炎二年(1277年)因落水而患病,再加上旅途颠簸,最终于景炎三年(1278年)在碙洲荒岛病逝。哥哥去世之后,赵昺被拥立为帝。

  88、夏襄宗李安全:夏桓宗李纯祐堂兄。李安全是夏崇宗李乾顺之孙,夏仁宗李仁孝之侄,越王李仁友之子。天庆三年(1196年),其父李仁友去逝,安全上书要求袭越王爵位,夏桓宗不许,李安全被降封为镇夷郡王,这令他极为不满,于是萌生了篡夺皇位之心。1206年3月1日,李安全与夏桓宗母亲罗氏合谋,废桓宗自立。

  89、夏神宗李遵顼:夏襄宗李安全堂侄。李遵顼是西夏宗室齐国忠武王李彦宗之子,皇建二年(1211年),李彦宗在凉州起兵,定都凉州,将儿子李遵顼扶上皇位,废掉夏襄宗李安全,后从凉州迁都兴庆府。

  90、西夏末帝李晛: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李晛是夏神宗李遵顼之孙,夏献宗李德旺之侄,清平郡王之子。乾定四年(1226年)七月,李德旺去世,西夏群臣拥立李睍继位。

  91、金太宗完颜晟:金太祖完颜旻弟弟。本名完颜吴乞买,是金世祖(追尊)完颜劾里钵第四子,金太祖完颜旻(完颜阿骨打)同母弟。曾辅佐完颜旻建立国家,天辅七年(1123年),金太祖病逝,九月,吴乞买即帝位。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92、金熙宗完颜亶:金太宗完颜晟侄孙。完颜亶是金太祖完颜旻嫡长孙,金徽宗(追尊)完颜宗峻之子。天会十年(1132年),经左副元帅完颜宗翰、右副元帅完颜宗辅、左监军完颜希尹再三向金太宗请求,完颜亶被立为皇位继承人。天会十三年(1135年),金太宗驾崩,完颜亶即位。

  93、金废帝完颜亮:金熙宗完颜亶堂弟。完颜亮是金太祖完颜旻之孙,太师完颜宗干次子。皇统九年(1149年),金熙宗对完颜亮不断壮大的势力极为不满,而完颜亮因为自己也是金太祖的孙子,对皇位也是早已觊觎不已。同年十二月,完颜亮等人进入寝宫,杀死金熙宗完颜亶,自立为帝。

  94、金世宗完颜雍:金废帝完颜亮堂弟。完颜雍是金太祖完颜旻之孙,金睿宗(追尊)完颜宗辅之子。正隆六年(1161年),完颜亮厉兵秣马,动员了大量的兵力、物力、财力南伐宋朝,搞得“民皆被困,衣食不给”,“民不堪命,盗贼蜂起”,完颜雍在舅父李石劝说下积蓄力量,于同年十二月率兵进入燕京中都,夺取了金国统治权。

  96、金宣宗完颜珣:金章宗完颜璟兄长。完颜珣是金世宗完颜雍庶长孙,金显宗(追尊)完颜允恭的庶长子,金章宗完颜璟异母兄。至宁元年(1213年),纥石烈执中(胡沙虎)杀卫绍王完颜永济后,拥立他为帝,由于完颜珣在河北镇守,于是暂时以从嘉长子完颜守忠监国,九月正式即位。

  97、金昭宗完颜承麟:金国宗室。完颜承麟是金世祖(追尊)完颜劾里钵的后代。天兴元年(1232年),蒙古军队南下攻金,完颜承麟护送金哀宗一路逃至蔡州。天兴三年(1234年)正月,蒙古和南宋军队围攻蔡州,金哀宗完颜守绪不愿做亡国之君,遂将帝位传于完颜承麟,结果还没等即位大典结束,宋蒙联军已经攻入城内,完颜承麟草草完成即位大典便带兵出战,结果死于乱战之中。据统计,完颜承麟在位时间不足一个时辰,是中国历史上在位时间最短难道皇帝。

  98、元武宗海山:元成宗铁穆耳之侄。全名孛儿只斤·海山,是元世祖忽必烈曾孙,裕宗(追尊)真金之孙、顺宗(追尊)答剌麻八剌之子。大德十一年(1307年)正月,元成宗无嗣而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在大都发动政变,除掉了成宗皇后伯岳吾·卜鲁罕及她试图拥立的安西王阿难答,海山则自漠北率军南下,取得皇位继承权,并登基于上都。

  99、元仁宗爱育黎拔力八达:元武宗海山弟弟。全名孛儿只斤·爱育黎拔力八达,是元裕宗(追尊)真金之孙、元顺宗(追尊)答剌麻八剌次子。元武宗海山即位之后,便将爱育黎拔力八达立为了皇太子(实为皇太弟),至大四年(1311年)正月,元武宗驾崩,爱育黎拔力八达即位。

  100、元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元英宗硕德八剌叔父。全名孛儿只斤·也孙铁木儿,是元世宗忽必烈曾孙,元裕宗(追尊)真金之孙、元显宗(追尊)甘麻剌之子。至治三年(1323年),“南坡之变”爆发,元英宗被御史大夫铁失刺杀身亡,随后铁失等人拥立也孙铁木儿为帝。

  101、元文宗图帖睦尔:泰定帝也孙铁木儿之侄。全名孛儿只斤·图帖睦尔,是元武宗海山次子。致和元年(1328年)七月,泰定帝也孙铁木儿去世,其子阿速吉八在上都被权臣倒剌沙拥立为帝,与此同时,知枢密院事燕铁木儿在大都发动政变,拥立图帖睦尔为帝。随后两帝展开两都之战,一个月后上都战败,阿速吉八被杀。

  102、元明宗和世:元文宗图帖睦尔兄长。全名孛儿只斤·和世,是元武宗海山长子。早年被封为周王,但在就藩途中因部下起兵拥戴失败而被迫流亡察合台汗国,图帖睦尔即位后被迎回元朝。天历二年(1329年)正月,和世重返元朝,跃里帖木儿、撒迪等以图帖睦尔之命劝进,二十八日,和世即位于和林之北。

  103、元惠宗妥懽帖睦尔:元宁宗懿璘质班兄长。全名孛儿只斤·妥懽帖睦尔,是元明宗和世长子。早年被流放到高丽大青岛与广西静江,元文宗图帖睦尔、元宁宗懿璘质班相继驾崩后,妥懽帖睦尔被太后卜答失里下令迎回,至顺四年(1333年)六月八日即位于上都。

古代没有传承嫡长子继承制依然继位的皇帝有哪些人?

  104、明太宗朱棣:建文帝朱允炆叔父。朱棣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四子,早年获封燕王,就藩于北平,曾多次领兵攻打北元残余势力,声望日隆。洪武三十二年(1398年),明太祖朱元璋驾崩,朱允炆以皇太孙身份即位,随后在黄子澄、齐泰、方孝孺等人辅佐下削藩,燕王朱棣被迫以“奉天靖难”为名起兵,历经四年“靖难之役”,最终于建文四年(1402年)攻破南京,即皇帝位。

  105、明代宗朱祁钰:明英宗朱祁镇之弟。朱祁钰是明宣宗朱瞻基次子,兄长明英宗即位之后,获封郕王。正统十四年(1449年),明英宗朱祁镇御驾亲征瓦剌,却惨遭“土木堡之变”,不仅几乎全军覆没,自己也被瓦剌俘虏。危急存亡之际,在兵部侍郎于谦等人的拥戴下,经孙太后同意,郕王朱祁钰被拥立为帝,遥尊朱祁镇为太上皇。

  106、明世宗朱厚熜:明武宗朱厚照堂弟。朱厚熜是明宪宗朱见深之孙,明孝宗朱佑樘之侄,兴献王朱佑杬之子。正德十六年(1521年),明武宗朱厚照驾崩,死后无嗣,其生母张太后与内阁首辅杨廷和商议后,决定由近支的皇室、武宗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

  107、明思宗朱由检:明熹宗朱由校之弟。朱由检是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的异母弟,朱由校即位之后,获封信王。天启七年(1627年),明熹宗朱由校驾崩,死后无嗣,朱由检受遗命即位。

  108、清德宗载湉:清穆宗载淳堂弟。全名爱新觉罗·载湉,是道光帝旻宁之孙,醇亲王奕譞之子。同治十三年(1874年),同治帝载淳去世,死后无嗣,且同治帝是咸丰帝的独子,其死后等于咸丰帝一脉绝嗣。经过清朝宗室的紧急磋商,在慈禧、慈安两宫太后的支持下,年仅四岁的载湉被选为皇位继承人,并于次年正月即位。

  109、清宣统帝溥仪:清德宗载湉堂侄。全名爱新觉罗·溥仪,是道光帝旻宁曾孙,醇亲王奕譞之孙,摄政王载沣长子。光绪三十四年(1908年)冬,光绪帝载湉病重,慈禧太后下令将溥仪养育在宫中,同年11月14日,光绪帝去世,慈禧太后命溥仪继承皇统,过继于同治帝载淳,同时兼承光绪帝之祧,一人祧两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