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何也是功高盖主,为何却没被刘邦清算呢?

laokai ·

  萧何是西汉开国功臣之一,早年任秦沛县县吏,秦末辅佐刘邦起义,史称“萧相国”。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的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对日后制定政策和取得楚汉战争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也是功高盖主,为何却没被刘邦清算呢?

  一说到西汉自然会联想到史上著名的楚汉争霸,刘邦之所以能够打败项羽是因为身边拥有诸多贤能才人,其中就免不了谈到“汉初三杰”,萧何作为汉初三杰之一,不仅在战争中为刘邦建言献策、争取猛将名士,更在天下统一之后制定各种法律制度以巩固政权,但是萧何的智慧不在于取得多大的功绩,而是在功成名就之后还能全身而退,这是因为他知道该在什么时期做什么事情。

  拥护刘邦起义

  萧何与刘邦本是同乡,两人在早年间就相识,且常以好友相称,彼时的萧何正在沛县任职功曹史,因而熟知历代律令,这也为后期萧何制定政策奠定了基础。并且萧何这个人不仅勤学上进,博学多才,且非常有眼光,他一早就看出刘邦身上独具一格的特点和气质,深知此人日后必有大作为,所以在平时格外敬重和照顾刘邦。

  秦二世时期,陈胜吴广起义后各地纷纷揭竿而起,秦朝面临全国性的暴乱,朝政不保,而此时的刘邦却因为在中途释放押送的劳役正躲藏在芒砀山中,萧何和曹参等人在对大局之势经过细致分析分析之后,觉得这是最好的时机,于是对当时的沛县县令建言劝说将刘邦等流亡之士再请回来,共同商议起兵之事。待刘邦回到沛县之后,众人皆推举他为新县令,但刘邦一再推辞,最后还是萧何巧用抓阄之计让他成为沛公,这也让刘邦看清萧何对自己的真心,并深受感动。

  助刘邦夺天下

  刘邦率军一路进攻,顺利入关之后,项羽也率军随后而来,并一改两人之前的约定,在彭城 自立为西楚霸王,刘邦纵使心有不甘,但因时机和能力都不够成熟,却也无计可施。萧何建议刘邦暂时入蜀休养并广招德才之人,待实力强大后再与项羽一决雌雄。萧何向来注重人才的发掘和选拔,刘邦能够夺得天下少不了一个人的功劳,那就是韩信。

  韩信原本为项羽手下,心有抱负且满腹军事才华,但是因为怀才不遇一直得不到重视,最后出走改投到刘邦麾下。在一次偶然的交谈中,萧何发现韩信这个人不仅有勇有谋,且善于制定军事战略,如若刘邦想要打下江山,他一定是个不可或缺的帮手,于是极力向刘邦推荐他,之后也演绎出了一段“萧何月下追韩信”的历史美谈。

  萧何还劝刘邦要举行隆重的仪式拜韩信为大将军,这些细节都体现出萧何对于人才的极其重视,韩信的军事才能和潜力被激发之后,在楚汉战争中屡屡获胜,而萧何则在后方负责军粮等后勤工作,最终大败项羽,刘邦取得天下。

  开国第一功臣

  刘邦称帝之后开始对有功之臣进行奖赏,在庆功宴上他大赞萧何之成就,认为其是开国首功,并封为丞相,位居百官之首。萧何的功绩并不只是帮助刘邦取得天下,他在政治和文化建设上也颇有成就,为了巩固新政权,萧何利用多年的经验和对法律的研究,在秦律的基础上制定出更加适合社会发展的汉律,保留其中合理的部分,废除那些苛政的法制。萧何还主张无为的政治思想,他提倡体恤民情,只有民心稳定政权才能长久,以至于曹参继任丞相之后,依然延续着萧何的政治主张。

  萧何眼光长久,做事深谋远虑,尚在刘邦大举进军咸阳时,当其他军将均被金银珠宝所吸引开始大肆抢掠之时,只有萧何一个人默默的走进秦相府中,搜索文献图书和地图史册等资料,并视如珍宝,因为他知道这些对于一个新朝代而言有着巨大的价值。并且萧何知道政治和法律固然重要,文化同样不可或缺,主持修建藏书阁,保护那些珍贵的史书典籍,这对西汉初期的文化建设起着关键性的作用。

  毁名节以自保

  世人常说伴君如伴虎,而刘邦恰好又是疑心极重之人,西汉建立之后,诸多功臣例如韩信英布等大将都纷纷落得个惨死的下场,张良因为隐退避免一死,但是萧何仍在朝廷之中,却能独善其身,这是因为他知何时该进何时该退。后期的萧何也可谓是权极一时,再加上他一直注重民生,颇得民心,这对于帝王而言难免会形成一个威胁,并且总有小人在背后说他有逆反之心,使得刘邦对萧何的戒心也越来越重。

  萧何自身也意识到此事不妙,为了消除皇帝心中的顾虑,在深思熟虑后萧何决定听取门客的意见,以自毁名节的形式来向刘邦表明自己并无野心,他强行收购民众土地,损害百姓利益,破坏自己一直以来的好名声,果不其然,对于萧何这般的高调刘邦却很高兴。虽然萧何之后还是入狱并受到了刑罚,但最终保住了一条命,并依然得了个忠臣的好名声。

萧何也是功高盖主,为何却没被刘邦清算呢?

  同为汉初三杰,如果说张良在于谋,韩信精于军,那萧何一定胜在智,他向来拥有极好的眼光,看人一看一个准,并且他知道人才是战争的关键,法律是重点,经济是支柱,民心是基础,在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时候极尽所能,忠于职守,且十分会讨刘邦的欢心,他既能把事情处理得尽善尽美,又不会让刘邦心有不满和怀疑。在取得天下之后,他又协助刘邦除掉一些异性诸侯王以巩固政权,因为在友情和政治面前,他一直坚守自己原则。

  萧何最大的发光点还在于他的为臣之道,就是不骄不躁,功成时不贪心权势,退身时不依恋名利,他将所有的心思都放在自己的工作上,不抢占风头,并真心实意为百姓着想,在被刘邦怀疑之时,他毅然放弃所有,决定远遁他乡,也正是因为这份气度和风度让他能够独善其身,并享誉长久。